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百丈镇

百丈镇

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百丈镇。《寰宇记》卷77百丈县:“唐武德元年置百丈镇。贞观八年改镇为县。”


(1)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东部、澡港河流经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丈,人口 2000。古有太平桥,距东面童家木桥、南面二顶桥、西面徐龙桥、北面北河门各约百丈,镇因此得名。1949年设百丈乡。1961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95年由武进市划入常州市。1996年改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、淡水鱼等。有农机、医药、建材等厂。常圩公路经此。(2)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,邻安吉县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丈,人口 2000。以百丈岭得名。1949年为百丈乡,1958年改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89年置镇。盛产毛竹、茶叶。有铸造、丝绸、纺织、造纸、食品、竹器等厂。北有独松、幽岭关。彭安公路经此。(3)在浙江省泰顺县北部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丈,人口 4500。宋时此至飞云江平阳坑地共99丈(滩),又地处司前、洪口溪汇合口,故名。简称百丈。民国时置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乡,1985年复置镇。司前、洪口溪流经。产稻、番薯、茶叶。有工艺品、竹木制品、陶瓷等工厂。昔为县内水运要冲,浙闽边境物资集散地。抗日战争时北洋工学院曾迁此。公路通县城。境内有下革、窑背古窑址,为南宋时期青瓷窑遗址。(4)在四川省名山县北部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丈,人口 5000。昔境有千尺深潭,得名百丈。1949年为百丈乡,1958年为百丈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百丈镇。有磷肥、标准件、小水电、机砖、农机、木器、粮油加工等业。为县内第二大场镇,农副产品集散地,处川藏公路要冲,县北交通中心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著名的百丈决战主战场即此。有百丈湖旅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抚民屯

    亦名大肚川。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)曾于此置珲南直隶厅。

  • 上白沙场

    亦名白沙场。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白沙镇。民国《合江县志》卷1:上白沙场“距城三十里。旧称白沙镇,在大江北岸。居民三百余家,贸易以米、豆为大宗,谷米多运销朱家沱,豆类多运销贡井”。

  • 望州山

   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望州山 “在盱眙县南五里五道港,此自南而望,见泗州城,因名望州山”。②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南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 丹水 “出西南望州山,山形竦峻,峰秀甚高

  • 罗番遏蛮军安抚司

    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置罗番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为罗番长官司。后废。

  • 良峒墟

    即今广东廉江市东南良峒镇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石城县:良峒墟在“县东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孚州

    北宋大观元年(1107)置,治所在归仁县(今广西南丹县西南)。四年(1110)废州、县为靖南砦。政和七年(1117)复置,宣和三年(1121)又废为靖南砦。北宋大观元年(1107年)置,治归仁县(今广

  • 玳瑁山

   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

  • 李氏陂

    即“仆射陂”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四里。《元和志》卷8郑州市管城县:“李氏陂,县东四里。后魏孝文帝以此陂赐仆射李冲,故俗呼为李氏陂。”

  • 夷洲

    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黄龙二年(230),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……但得夷洲数千人还”。即今台湾省本岛。自汉至南朝见有此称。隋时改称“流求”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

  • 新郑

    春秋、战国时郑国之都。即今河南新郑市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郑庄公曰,“吾先君新邑于此,王室而既卑矣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郑: “ 《诗》 郑国,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,后为韩所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