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县
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东汉更为竹邑侯国。
古县名。西汉改竹邑县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老符离集。属沛郡。东汉复改为竹邑县。
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东汉更为竹邑侯国。
古县名。西汉改竹邑县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老符离集。属沛郡。东汉复改为竹邑县。
①在今江西南城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席帽山 “在府城东五十里。上锐下阔,如席帽。半山有石如人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席帽山,“ 《通志》 云,相传南唐保大间,范越凤择地,于此置
亦名寺头镇。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引《县志》:“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,即寺前镇。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,名曰遵义堡。”(1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。面积
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五十里西流河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《乡镇》:沔阳州(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)东乡有“西牛(流)河”。在湖北省仙桃市东部。面积195平方千米。人口9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流河,人口2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肃州卫 “威远城” 条下: “卫北又有胭脂城,盖西夏时所置。” 清梁份 《秦边纪略》 卷4亦称: “胭脂堡,西夏所置胭脂城也。”
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清置,属宁乡县。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四里锄沟村。《清 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鉏钩镇 “旧多铁工”。
即今广东河源市西南埔前镇,南接博罗县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博罗县东北有埔前墟。
①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太平山“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。地名释迦坂。山之东四十里余曰愚公峰,山之西为俚子峰,左右夹峙, 由万石岭至绝顶,俯视则众山如孙,长江如带”。②一名感钟
明改元蓝口站为驿,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。又置蓝口巡司于此。元置蓝口站,即今广东省河源市东北蓝口。明置为驿。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公井县(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荣州:“取荣德山为名。” 六年 (623) 移治大牢县 (今四川荣县西)。永徽二年 (651) 移治旭川县 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