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塾镇
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挞辣屯泗州,兀术屯竹塾镇”。即此。
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,金兵南侵,兀朮屯竹塾镇,为韩世忠所扼,即此。
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挞辣屯泗州,兀术屯竹塾镇”。即此。
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,金兵南侵,兀朮屯竹塾镇,为韩世忠所扼,即此。
①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六十余里龙山镇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8定海县:伏龙山在“县治西北八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伏龙山“首尾跨东、西两海门,状如卧龙。南去龙山所十里,屹临水漈,为舶必由之道,盖
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北沙洲坝老茶亭。1933年建,上下两层。后面建有防空洞。1934年1月21 日至2月 1 日,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,通过了修正的宪法大纲及各项决议、决定,选举了毛
北宋治平四年(1067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吉川乡南五里。金升为鸡川县。遗址尚存。
①在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寿山“在(吉林)城西南四百二十里,即查拉芬阿林。本朝康熙二十一年,圣祖仁皇帝祭告山陵,大蒐驻跸于此,值万寿圣节,因赐名寿山”。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寿山。
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南湘竹。明嘉靖 《宁州志》 卷8: “湘竹铺在安乡十三都。” 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: 义宁州东南有湘竹坪。
即建业县。治所在石头城 (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)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2) 改 “业” 为 “邺”。建兴元年 (313) 因避愍帝讳,改名建康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分秣陵县淮水(今秦淮河)以
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思口镇。清康熙 《徽州府志》 卷1婺源县: 十九都有思口村。光绪 《婺源县志》 卷2: 十九都思口 “离城三十里”。在江西省婺源县中部、古坦水中游。面积122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
亦作霍斯库鲁克岭。今塔吉克斯坦东北境喀拉湖以西。《清一统志· 喀什噶尔》:和什库珠克岭 “在喀什噶尔西南葱岭中,阿喇楚勒东一百里。旧音霍斯库鲁克。山势宽广,峰岭极峻。唐 《西域传》,由疏勒西南入剑末谷
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,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洪广镇东南洪广营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 洪广营堡 “在宁朔县西北六十里。本朝设游击驻防,兼辖镇朔、镇北二堡。城周二里有奇”。
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毋丘俭反,“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,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,……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,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