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山
即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。为县治主山。旧名慈氏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县: 第一山“在郡之东,普济院后山也。米元章诗有云: 莫论衡霍冲星斗,且看东南第一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凤阳府: 第一山 “其下有石刻宋米芾书 ‘第一山’ 三大字”。山以此名。
即今江苏盱眙县城东天台山。为县治主山。旧名慈氏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县: 第一山“在郡之东,普济院后山也。米元章诗有云: 莫论衡霍冲星斗,且看东南第一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凤阳府: 第一山 “其下有石刻宋米芾书 ‘第一山’ 三大字”。山以此名。
①战国中山地,后为赵邑。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。《战国策·燕一》 苏秦说燕:“今赵之攻燕也,发兴号令,不至十日,而数十万之众,军于东垣矣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二十一年(前305),攻中山,“王军取
即百泉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百泉“在州西三十五里。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,四时不涸,民资灌溉,亦名百泉沟。下流入泾”。
即今河北井陉县西四十二里南峪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井陉县图: 西南有南峪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舟曲县城东南部、白龙江南岸。南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00。因处白龙江南岸峪口,故名。古代为军寨,
居于巴地的氐族人,为氐族一支。东汉末,自巴西(今四川阆中)、宕渠(今四川渠县东北)徙于汉中盆地。三国魏时,首领李虎率众五百余户附魏。西晋元康间,首领李特率众入蜀,太康年间占领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,建立
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东七十余里威托海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设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、牙克市西威托海河流域。后废。
原名牙莫台。又作衙门台 (蒙古语意为坟墓)。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。1939年改名保康。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。旗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5
即今黑龙江省东南、中俄界河乌苏里江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阿速江在“(开原)城东北二千六百里。源出古州百山, 北流入松花江(黑龙江)”。
在今广西永福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凤巢山“元(原)名华盖山。大业二年有凤凰来巢,百禽集于山下。本朝建隆双凤复集,因号凤巢山”。
又名高陂水。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7城父县: “高陂,县南五十六里。周回四十三里,多鱼蚌菱芡之利。”
或译作梵答剌亦纳、番答里纳。在今印度西南岸科泽科德附近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“班达里,地与鬼屈、波思国为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