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粮镇
北宋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二十五里米粮乡。
在陕西省镇安县东南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峡,人口410。镇区地处河川,为县内重要产粮区,故名。1949年设米粮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熨斗、白塔二乡合并设米粮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,盛产核桃、柿子、天麻、柴胡、生漆、蚕茧。有金、锑矿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北宋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二十五里米粮乡。
在陕西省镇安县东南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峡,人口410。镇区地处河川,为县内重要产粮区,故名。1949年设米粮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熨斗、白塔二乡合并设米粮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,盛产核桃、柿子、天麻、柴胡、生漆、蚕茧。有金、锑矿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一名天公山。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漳州:天公山,“阴晦则闻箫鼓之声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:天公山“在龙岩县西北。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,为雷所击,因而就擒”,故名。《清一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明建洮州卫于山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东陇山“番人于此耕种。明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长汪舒朵儿等叛,沐英讨之,贼悉遁去,筑城于东陇山南川,留兵戍之”。
宋乾兴元年 (1022) 改永昌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元属福州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。1914年属闽海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在福建省东北部,东南临罗源湾。属福州市。
北魏置、属赵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合水县西南,北至庆阳县百二十里。北周改为周槃城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武定府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1913年废府,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北部。属滨州市。面积1365平方千米。人口62.2万。
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: 鲁湖 “在府西南八十里。南接釜头湖,西抵金口垱”。又称卤湖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、长江右岸。属沉溺型河迹洼地湖。湖面海拔21米,原有面积77.1平
清为埔里社堡,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。光绪十年 (1884) 中法战争爆发后,福建巡抚刘铭传始设埔里社厅。1920年设埔里街。1945年设埔里镇。
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三里黄河上。《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》 卷32: “著庸吉哈楚哈随驾至湖滩河朔,回住归化城。” 同书卷35又载: 康熙三十六年 (1697) 正月甲寅,“大将军费扬古奏报于成龙等运米
在今新疆策勒县东南于田县西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2: 喀喇塔什山,“喀喇塔什之水出其北麓。产金”。
元改大名府置,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。治所在元城、大名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、魏县,河南内黄、清丰、南乐、浚县、濮阳、滑县、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。明初改为大名府。元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