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翁牛特旗

翁牛特旗

本翁牛特部,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建翁牛特左、右翼二旗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左翼旗驻绰克温都尔,后迁今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,右翼旗驻哈特呼特朗,后迁今赤峰市西南老府镇 (西老府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,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称翁牛特旗。1946年以原翁牛特左旗置乌丹县,遂以原翁牛特右旗为翁牛特旗。1949年翁牛特旗驻乌敦套海 (原名东老府,在今翁牛特旗东南)。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1956年撤销乌丹县,并入翁牛特旗,翁牛特旗移驻乌丹镇。1969年划归辽宁省,1979 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、西拉木伦河南岸。属赤峰市。面积1.19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6.9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等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11%。辖7镇、9苏木、15乡。旗人民政府驻乌丹镇。翁牛特,蒙古语意为“诸王”。成吉思汗弟哈赤温之后裔巴颜岱洪果尔诺颜号所部为翁牛特。明为蒙古族翁牛特部驻牧地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置翁牛特左、右翼旗,属昭乌达盟。1913年翁牛特右翼旗划入赤峰县。1914年改属热河特别行政区,1928年特别行政区改设热河省,随属。1940年乌丹县划归翁牛特左翼旗。1946年复置乌丹县,翁牛特左翼旗改称翁牛特旗,治所乌敦套海。1947年与敖汉旗合并置翁敖联合旗,属热河专署。1949年复置翁牛特旗。1955年改为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,属热河省。1956年废热河省,划入内蒙古自治区,复翁牛特旗,属昭乌达盟。同年乌丹县并入,治所由乌敦套海迁治乌丹。1969年划入辽宁省,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83年撤昭乌达盟,设赤峰市,随属。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七老图山北段余脉及其西麓,主要河流有西拉木伦河、老哈河等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皮等,其中草原红牛和卡巴金种马为优良品种。农产有谷子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稻、烤烟等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铁、金、石灰石、珍珠石等。工业有化工、皮毛、皮革、酿酒、地毯、针织等。土特产有中国草原红牛、杏核、甘草、麻黄等。305国道、赤乌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辽永州城遗址、元全宁路古城遗址、金界壕和清代梵宗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都镇

   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。明置高都巡司。(1)古镇名。即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高都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西省泽州县东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都,人口354

  • 吉当县

    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懿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
  • 土尔扈特西旗

    简称土西旗。俗称托尔和札萨克旗。清雍正三年(1725)设,属土尔扈特部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,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。

  • 阿须乡

    清属林葱土司,民国属德格县,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阿须乡。为藏族著名英雄格萨尔王之故乡。清乾隆年间,林葱土司建格萨尔王庙。流传于今的《格萨尔》英雄史诗有二千多万行,一亿多字,为世界最长的史诗。

  • 菩萨劳城

    在今克什米尔中部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二年 (753),“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,至菩萨劳城”。在今中亚克什米尔中部一带。唐天宝十二载(753年),封常清击大勃律,进军至菩萨劳城,即此。

  • 新桥墟

    ①即今福建尤溪县西南池田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延平府》: 新桥墟 “在尤溪县西七十里新桥”。②即今广东高要市西南新桥镇。明万历 《广东通志》 卷46: 高要县有新桥墟。清设汛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七女湖墟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孙中山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,以响应黄冈之役。6月2日,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此截获清军防营枪械,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。5日进攻泰尾,清守兵

  • 嵯峨山

    ①又名嵯峨寨。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太湖县: “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嵯峨山 “在太湖县南……《县志》: 在县南四十里。嶙峋多石”。②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

  • 占藏先结簇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卓藏。属松潘卫。清废。

  • 带溪砦

    北宋置,属思恩县。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思恩县: 熙宁八年(1075) “徙治带溪砦”。大观元年 (1107) 于此置溪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