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水墩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 “扒里砦” 条内: 苦水墩 “在卫西。嘉靖初,官军大破西海寇于此”。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 “扒里砦” 条内: 苦水墩 “在卫西。嘉靖初,官军大破西海寇于此”。
即今越南河南宁省东部红河下游交水县。《安南弃守本末》: 明永乐五年 (1407),“ (张) 辅等追贼至胶水县闷海口,贼败而逃。其地下湿,不可驻兵,遂议还师”。
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,或在库尔勒市境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永元六年(94),超发龟兹、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,兵到尉犁界,“焉耆国有苇桥之险,广乃绝桥,不欲令汉军入国。超更从它道厉度”。清祁韵士《西
在今福建罗源县东北十里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32罗源县:仙茅山“在徐公里。两山相连,曰大茅、小茅。大而高峻,嘉树繁茂。相传徐登尝采茅根于此”,故名。
①又作沽水。即今白河、潮白河,东循北运河入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渔阳郡渔阳县: “沽水出塞外,东南至泉州入海。” 又 《水经·沽河》: “沽河从塞外来,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, 西南与㶟余水
在今安徽铜陵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铜陵县: 临山寨 “在县南。元末结砦于此以御寇,陈友谅将赵普胜攻拔之。今废”。
①秦始皇二十二年 (前225) 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 师古曰: “以有砀山,故名砀郡。” 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、通许二县以东,永城县以北,山东曹县、嘉祥二县以南
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。清光绪《续修京山县志》卷16《变乱》:同治六年(1867)四月,提督鲍超击捻军,“大胜于杨家洚”。
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卢山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腰带河 “在 (卢山长官司) 司治南。又摆游河,在司西三十里。下流俱入于都泥江”。
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金河乡 (野猪拉)。清光绪 《盐源县志》 卷2: 野猪拉场 “距县七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湖北公安县治(斗湖堤镇)。以堤为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公安县“大江”条下:“五堤在县治东三里者曰赵公堤,在县治南半里者曰斗湖堤。”1955年公安县徙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