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额池
一作殷格池。即今青海天峻县西北与德令哈市交界处之哈拉湖。蒙古语意为 “黑海子”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: 青海和硕特北右末旗有英额池,“池周一百五十余里,其水东南流,会于喀喇锡纳河”。
一作殷格池。即今青海天峻县西北与德令哈市交界处之哈拉湖。蒙古语意为 “黑海子”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: 青海和硕特北右末旗有英额池,“池周一百五十余里,其水东南流,会于喀喇锡纳河”。
公元第7世纪以后外国人常称中国为唐家。
①西魏废帝元年(552)改石城县置,为安乐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玉城县:“因荆山之石有玉而美故名。”北周天和元年(566)废。隋义宁元年(617)复置,属虢郡。治所在今河南
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。清康熙四年(1665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乌力吉德力格尔附近。后迁贝子庙(今锡林浩特市)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, 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47年划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初在三万卫城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永乐后徙治辽阳城内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清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北老城,后移治今辽阳市老城
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9嘉兴府: 苦竹山 “在平湖县东南二十九里。上有天妃宫”。
即今四川永川市南之临江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永川县: “东西北三面并枕侯溪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8永川县: 侯溪 “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 (步)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永川县: 侯溪 “在县北。《志》
明置,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北板场。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锦屏山南麓。1979年发现。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。面积南北长约22米,宽15米。分三组,内容有人面、鸟兽、星象和农作物等图案和各种符号。在三组岩画的中间,有三块大石,表现了原始
亦名江水祠。秦建,为祭祀江(今长江)神庙宇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秦并天下“江水,祠蜀”。隋开皇三年(583)重建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江渎祠“在县南八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72华阳县:
①即北京大学红楼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沙滩五四大街。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宿舍。②又名明远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广东博物馆院内。始建于明,清代重修。是一座木结构古式楼房。为主考楼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