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湖北巴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巴东县 “东奔峡” 条下: “又有破石峡,在县东五里,两崖如刀劈状。”
在今福建福清市西鲍鱼山下。明万历《福州府志》卷3:福清县城西有东张。1958年因建东张水库,迁东张镇于今址。
明崇祯十年(1637)改天柱县置,属湖广靖州。治所在龙塘(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)。后复改天柱县。
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回龙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回龙场在“县西九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营山县西北回龙镇。清同治《营山县志》卷4:回龙场在“治西三十里。通蓬州徐家场大道,曾设驿站,驰递文报”。
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。李远 《青唐录》: “ (青唐) 城之西有青唐水注宗河。”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方山,为七十二庵之一。位于发汗岭之上,建于断岩绝壁间,如半山之巢,极为险峻,相传为明万历初太监冯保修建。自山脚凿石为磴,攀铁索而上,高约200级,踏脚升高如入云霄,故名云梯,云梯
在今山东平度市北五十里,为大泽山天柱峰。上有北魏郑道昭、郑祖述父子的摩崖碑刻,书法具有从汉隶到楷书过渡的特点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上映州置,属镇安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上映乡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复改为上映州。
一名潏水。古关中八大川之一。源出陕西长安县南秦岭中,北流至西安市西北注入渭水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 “酆、镐、潦、滳。” 唐颜师古注: “《地理志》 鄠县有潏水。北过上林苑入渭,而今之鄠县则无此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