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吕场
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蒲侣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蒲吕场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蒲侣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蒲吕场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”。
在今浙江天台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九折峰“在天台县东北三十里。僧智宴坐立道场处。孙绰赋所谓‘既克济于九折,路威夷而修通’也”。
即今福建沙县西北富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华岩墟” 条下: “富口墟在县北三十里。”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忠孝军民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废。永乐五年(1407) 复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废。元置,治
又名宛山荡。在今江苏无锡市东,与常熟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无锡县: 宛湖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湖滨东岸即常熟县界。有山曰宛山,俗曰宛山荡”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新店子乡东榆林城。永乐元年(1403)徙治北直畿内。宣德元年(1426)复迁旧治。正统十四年(1449)徙治旧定边卫(今山西右玉
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,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(今江西宁都县)。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、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。以
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,为入斋桑泊之水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哈尔巴哈河西北五十余里有巴雅尔河。”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思晏废县 “今县西南有晏峰,思晏县旧置于山下”。后废。
今北京故宫养心殿西室。清以珍藏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王珣三人墨帖而名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7引《御制三希堂记》:“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、王献之中秋帖,近又得王珣伯远帖, 皆希世之珍也,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崖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北。开元元年 (713) 改名临高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