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城镇
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四十四里裴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五十里有裴城,裴度伐蔡时所筑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北部。面积79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城,人口460。据民国《郾城县志》载,裴城镇始名洄曲,后称今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、造纸等厂。漯宝铁路横贯,洛界公路与许泌公路在境内相交。古迹有裴城遗址。
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四十四里裴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五十里有裴城,裴度伐蔡时所筑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北部。面积79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城,人口460。据民国《郾城县志》载,裴城镇始名洄曲,后称今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、造纸等厂。漯宝铁路横贯,洛界公路与许泌公路在境内相交。古迹有裴城遗址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竹山县:“又有上庸山,上庸水所出,南合孔阳水,下流入汉。”清乾隆《竹山县志》卷4:上庸水在“县西四十里。源出上庸山,因以此名县。其水南流与孔阳水合,入汉江”。
清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改热河厅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,汤河流域以东,内蒙古西拉木伦河、西辽河以南,辽宁松岭山以西地。清末略缩。1913年废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
西汉征和二年(前91)改广平郡置,治所在广平县(今河北鸡泽县东南)。五凤二年(前56)复为广平国。西汉武帝征和二年(前91年)改广平郡置,治广平县(今河北鸡泽县东南)。五凤二年(前56年)复改为广平郡
在今广西阳朔县西二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裁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。明设巡检司戍守,嘉靖间裁。
一作烟洲市。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烟洲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客铺市” 条下: 烟竹湖市 “在 (常宁) 县东五十里”。
明置,属永昌军民府。即今云南保山市西南蒲缥乡。
在今广西壮上林县东北。明万历中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台湾基隆市东北棉花屿。清汪楫 《疏抄》: “辰巽三更取梅花屿,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。”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棉花屿。清汪楫《疏抄》:“辰巽三更取梅花屿,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。”
即今山西壶关县治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壶关县自高望堡(今县西七里)徙治于此。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