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古城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凤阳府凤阳县:“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,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。”
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,即临淄故城。稍东又有东古城。
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澂江府河阳县:西古城“在县治西。元时筑,遗址犹存”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和龙市北部。属西城镇。人口400,多朝鲜族。据考,古城为唐渤海大兴六年至二十年(742—756年)为渤海王都;又为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城垣遗址。松老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凤阳府凤阳县:“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,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。”
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,即临淄故城。稍东又有东古城。
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澂江府河阳县:西古城“在县治西。元时筑,遗址犹存”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和龙市北部。属西城镇。人口400,多朝鲜族。据考,古城为唐渤海大兴六年至二十年(742—756年)为渤海王都;又为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城垣遗址。松老公路经此。
古巨梁水。即今河北丰润、玉田二县间之还乡河。
即今江西崇仁县南相水西岸罗坊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: 抚州府崇仁县有 “罗坊汛”。(1)在今江西省丰新县西,南潦水北岸。明、清属南昌府。(2)在今江西省南丰市南。清属南丰县。有巡检司驻防于此。(3)
春秋吴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六年 (前547),“楚子、秦人侵吴,及雩娄,闻吴有备而还”。又 《淮南子· 人间训》: “孙叔敖决期思之水,而灌雩娄之野。” 西汉置雩娄县。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阿县“安平镇”条载:“五代周显德初,河决杨刘,遣宰相李谷治堤, 自杨刘抵张秋口, 即此。”北宋置景德镇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置都水分监治此。俗仍谓之
①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铺乡。清初为阜阳至颍上驿站。②即今陕西绥德县北四十里铺镇。清光绪《绥德州志》卷2:四十里铺“在城北,即宋时开光堡”。
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周公顶、沙田一带诸山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 载:万历年间,“岑溪西北为上、下七山,介苍、藤间,有平田、黎峒、白板、九密等三十七巢。东南为六十三山,有孔亮、陀田、桑园、古榄、鱼修等百余巢,
在今河南柘城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宁陵县:仇留故城“陈川自始基败后,遣将仇留伐鄢,以逼豫州。祖逖遣卫策进戍谷北高丘,以御仇留,故呼为仇留城”。
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置,后属中庆路。治所在昆明县 (今云南昆明市)。二十一年 (1284)废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,治今云南省昆明市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。二十一年废。
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改朐县置,为朐山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朐山县: “取界内朐山为名。” 隋为海州治。大业初为东海郡治。唐初复为海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
即铿格尔图喇。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。清椿园《西域闻见录》卷6: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土尔扈特首领乌巴锡率众离伏尔加河东归故土,俄将率兵随后追赶,“乌巴锡人众已逾坑格勒图拉而南,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