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鳌山
即南山。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一里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 卷14: 南部县 “旧在跨鳌山下,洪武间知县王允铭迁今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部县: 南山“一名跨鳌山。《志》 云: 宋端平以来厄于兵,县无定治。宝祐中,移县治此。今县城南门曰跨鳌门,因山以名也”。
即南山。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一里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 卷14: 南部县 “旧在跨鳌山下,洪武间知县王允铭迁今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部县: 南山“一名跨鳌山。《志》 云: 宋端平以来厄于兵,县无定治。宝祐中,移县治此。今县城南门曰跨鳌门,因山以名也”。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西南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,系明中叶贸易商港。《明史·朱纨传》:“闽人李光头、歙人许栋据宁波之双屿,为之主司。”即此。明嘉靖二十七年(1548)港为朱纨捣毁。
①即疏勒国。在今新疆喀什市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疏勒, 一曰佉沙……居迦师城。”②即史国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史,或曰佉沙,曰羯霜那,居独莫水
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、后村北。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。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。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,有铜器、瓷器、陶器、玻璃器及墓志等。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、造型精致,是当时北
又名荆亭城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宋书· 刘勔传》: 泰始五年 (469),汝阴太守杨文苌 “又频破虏 (指魏军) 于荆亭及戍西”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: 汝阴、义阳二郡宋县 “有荆亭城”。
即今山东昌邑县南七十里北孟乡。清乾隆《昌邑县志》卷2有北孟集。因地处孟山之北,故名。1945年为昌南县人民政府驻地。
亦作哈朗归。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南喀浪勾律克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得尔必楚克河东南流径哈朗归卡伦南,地产文石,黑石白章。卡伦西有小水,南流入之。”
①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清县:龙江在“县东南十里。其上流为县城南之龙首河,汇诸溪而东南广五里,初名螺文江,宋邑人林栗改今名,下流合海口江。……又东十余里入海”。②又名蜀水。亦即《
即今福建漳浦县西北象牙庄。清嘉庆二年(1797) 后福建漳浦县丞驻此。
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彭泽县:仰天池“即大江支流也。有二支,江水涨,一支西流经县北毛葫洲;一支东流合于江。渺茫无际,水落则流注于马当江”。
一作榆眉、渝麋。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千阳县城东侧龙王殿村西。以隃麋泽为名。东汉建武四年 (28) 封耿况为隃麋侯国。三国复为县,属扶风郡。西晋废。以产墨著名,后世因以隃麋为墨的代称。古县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