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氏县
东汉建初四年 (79) 改纶氏县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武林县复置,属洛州。大业元年 (605) 改为嵩阳县 (徙治今登封市)。
东汉建初四年 (79) 改纶氏县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武林县复置,属洛州。大业元年 (605) 改为嵩阳县 (徙治今登封市)。
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四十四里黄颡口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阳新县东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86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颡口,人口3300。镇以驻地名。以境内黄颡口得名。1949年属阳新县
在今广东阳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牛仔营“在县东,接乳源县界。防企山、滑峒坑诸贼”。
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为渭南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名渭南县。
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永安城“又南经水口、西南度木瓜岭二百五十里至台登城”。唐贞元十四年(798),内侍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。古山名。即今四川省越西与喜德两县间小相岭。为唐代黎州南往嶲
在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秦淮河上。建于明初,原名上方桥。清代始名七桥瓮,以桥身由七孔桥瓮而名。清咸丰四年(1854),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兵营,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。清咸丰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天水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: “铁堂峡在天水废县东五里。汉姜维世居此峡,有铁堂庄,四山环抱。”
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“洋屿”条下:乌屿“在府东北二十里。四面潮水环绕, 民居辐辏。旧有石路,潮至则没,行者病之。宋宝祐中,始作桥以通往来,人以为便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东北三十五里龙泉镇。民国《呼兰县志》卷1:巴彦州东北,“龙泉河屯(距州)二十五里”。
唐置,为玄州羁縻州治所。侨治范阳县之鲁泊村 (今河北涿州市境内)。后废。唐贞观二十年(646年)置,治范阳县鲁泊村(今河北涿州市境)。属玄州。五代晋废。
东魏置,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《周书·司马裔传》: 大统十三年 (547),“攻拔东魏平齐、柳泉、蓼坞三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