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谷县
唐贞观八年(634)于废连谷戍城置,属胜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。开元十二年(724)改属麟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)省入新秦县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于连谷废戍置,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北。属胜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属麟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废入新秦县。
唐贞观八年(634)于废连谷戍城置,属胜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。开元十二年(724)改属麟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)省入新秦县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于连谷废戍置,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北。属胜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属麟州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废入新秦县。
北魏永熙三年(534)析恒农郡置,治所在恒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灵宝市东部。北周改为弘农郡。北魏永熙三年(534年)改弘农郡置,治恒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
又作蒙古站。清置,在今吉林榆树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金州鄂佛罗站”条下: “腾额尔哲库站,又西北五十里至蒙古站。” 后废。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在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支流穆逊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属奴儿干都司。辖区约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支流穆逊河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、普陀宗乘之庙以东。清乾隆四十五年 (1780) 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制建。“须弥福寿” 乃扎什伦布之汉译。据 《高宗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》 载,乾隆帝七十寿辰,班禅六世远道
①1914年改安化县置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民国《宜北县志》 第三编: “以其在宜山之北”,故名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与思恩县合并为环江县。②1947年革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“鸡冠岭砦”条下:“其相近又有内官、钓猴诸砦。……内官砦曰武宁砦,其地广衍,旁皆沃壤,遂均田授甿,即其列雉为城,设官屯戍,诏赐名为建武所。”
又作小邾。西周封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五年 (前689),“郳犁来来朝”。杜注: “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。” 孔疏: “郳之上世出于邾国。《世本》 云: ‘邾颜居邾,肥徙郳。’ 宋
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二十里马路镇。民国《岑溪县志》旧分乡地图:西南有马路墟。
北周建德四年 (575) 置,为安居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安居县:“本周柔刚县,因山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为安居县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四川省遂宁市西南安居。属
在今湖南郴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郴州:牙江水“源出五盖山,北流经此,灌田八十顷。又西北流入于郴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