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郎山

郎山

①又名狼山。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徐水东北屈径郎山,又屈径其山南。众岑竞举,若竖鸟翅,立石崭岩,亦如剑杪,极地险之崇峭。汉武之世,戾太子以巫蛊出奔,其子远遁斯山,故世有郎山之名。”

②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九十里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易水 “出代郡广昌县东南,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。台有三峰,甚为崇峻,腾云冠峰,高霞翼岭,岫壑冲深,含烟罩务。耆旧言: 燕昭王求仙处”。又 《滱水注》: “徐水东北屈径郎山,又屈径其山南,众岭竞举,若竖鸟翅,立石崭岩,亦如剑杪,极地险之崇峭。汉武之世,戾太子以巫蛊出奔,其子远遁斯山,故世有郎山之名。” 皆此。

③一名新山。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王石山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5绩溪县: 郎山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, 高二百三十仞, 周三里, 亦谓之郎㟳山。下有郎溪,驿路在焉。两傍有石道,长数百步,直下数百尺,名悲翠岩,不生草木,有类石洞云”。

④一名和龙山。即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殷家汇琅山岩。下有玉镜潭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南江又东与贵长池水合,水出县南郎山。” 即此。

⑤又名狼山。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八里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 濄水 “又东南屈,径郎山南,山东有垂惠聚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亳州蒙城县“有狼山”。

⑥即郎亭山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 武昌县: 郎山 “在樊山南。一名郎亭山。高八十丈,周十里,樊山之别也。《土俗编》 云: 郎山、樊山相接而中断,江上望如八字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姜岭

    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姜岭 “相传有姜士会者居此。俗讹为姜维岭。数峰屏峙如障”。

  • 何岭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何岭(岭下)。延袤数十里,上为何岩,有古何城。岭南即九鲤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上》:何岭“在仙游县东北三十五里, 以何氏九仙名”。

  • 宁平县

    西汉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宁平城。东汉属陈国。西晋废入苦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北宁平。属淮阳国。东汉属陈国。西晋废入苦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,

  • 桐河镇

    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北桐河乡。清康熙 《南阳府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桐河镇,(唐) 县西五十里。”

  • 竿山

    俗称北竿山。又名北干山、竹竿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干山 “昔时土宜美箭,因名”。

  • 刘二堡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南六十里刘二堡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辽阳州图:西南有刘二堡。

  • 马龙寨

    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马鹿塘一带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置马龙寨土寨长。

  • 长浦寨

   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南长浦乡之司城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骆谷道

    亦名傥骆道。古代关中与汉中间的交通道路。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,沿骆谷水、傥水河谷,南至洋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 正始五年(244),“爽乃西至长安,大发卒六、七万人,从骆谷入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

  • 阳人城

    又称阳人聚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。《水经注·汝水》:“鲁公水口水上承阳人城东鲁公陂。城,古梁之阳人聚也,秦灭东周,徙其君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