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郧县

郧县
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置,属均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郧县。同治 《郧阳县志》 卷1: “今郧县为汉郧乡,隶郧阳府,其得名则由郧关。” 明成化十二年(1476) 为郧阳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西北部、汉水上游,东北邻河南省,北邻陕西省。属十堰市。面积3862平方千米。人口61万。辖15镇、3乡、农林场各1个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置郧乡县,属魏兴郡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称郧县,属均州。清同治《郧阳县志》:“今郧县为汉郧乡,隶郧阳府,其得名则由郧关。”明、清属郧阳府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。1950年划回湖北省,属郧阳专区。1952年属襄阳专区,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。1967年划出黄龙、十堰两区设十堰办事处。1970年属郧阳地区,1994年属十堰市。地处鄂西北山区,南、北部多在海拔800米以上,中部汉水谷地。最高峰㟍山海拔1825米。北有滔河向东入丹江,西南有堵河向北注入汉水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、水果,特产白羽乌鸡、茶叶等和全蝎、黄姜、丹参、柏子仁、天麻等中药材。鲍沟稻米著名。矿产有沙金、绿松石、石棉、煤等。有机械、建材、造纸、卷烟、食品、采矿,绿松石工艺品等厂。襄渝铁路、老白公路经境,209国道和郧漫、郧丹公路在城关交会。丹江通航。古迹有梅铺古猿人遗址、伍子胥堰等,建有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睢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。西汉初属梁国,文帝时为梁国国都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 景帝时,吴楚七国反,“梁孝王城守睢阳”,乱平,“广睢阳城七十里”。即此。北魏为梁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 (

  • 桥上桥

    原名赤水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。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,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,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。据清光绪 《三续华州志》 载: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,竣工于康熙六年(1667)。后

  • 惠么 (麽) 部

    又作维摩部。宋大理置,属最宁府。在大维摩山上 (今云南砚山县东部)。元改维摩州。

  • 寿州

    ①隋开皇初置,治所在辰溪县(今湖南辰溪县)。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充州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为寿州。天宝元年(7

  • 马訾水

    一名鸭渌水。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玄菟郡西盖马县:“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,西南至西安平入海。过郡二,行二千一百里。”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6高句丽:“马訾水,一名鸭绿水。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,

  • 西林水

    即今广东龙门县西铁岗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西林水“在县西,一名九淋水,源出县西七十里铁冈大山,流经城西,诸溪涧水皆流合焉。东南流入增城县界,经望云岭下,迤逦二百余里,流合于增江”。

  • 忠清庙

    又称伍子胥庙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上。相传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以忠死谏,成为 “随潮往来之鬼神”,后人遂立祠胥山 (即吴山),以为纪念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赐额 “忠清”,封英烈王,

  • 乌扎拉

  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东南一百四十多里。“乌扎”,藏语意为头发,“拉”意为山口。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宗东波到印度觉朗姆一带的山口通道。

  • 鸭池汛

    清置,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南五十里鸭池河滨鸭池乡。为往来通道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
  • 右翼后末旗

    又称西路右翼后末旗。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