郸县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。西晋废。
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属沛郡。三国魏废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。先后属陈州、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。西晋废。
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属沛郡。三国魏废。(2)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南省郸城县。先后属陈州、淮阳郡。唐初废。
①古地名。又称陕陌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周成王时,周、召二公以此为界。《公羊传 · 隐公五年》: “自陕而东者,周公主之; 自陕而西者,召公主之。” 即此。②战国魏邑。后属秦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龙阳县置,属常德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龙阳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龙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汉寿县。属常德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汉寿、沅江两县地。明洪
南北朝时西域国名。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西北部之巴勒提坦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 波路国 “在阿钩羌西北,去代一万三千九百里。其地湿热,有蜀马,土平”。唐代名钵罗、布露。
即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平乐府信都厅: “南: 铺门墟有讯。”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松源堡在 “城东北一百七十里。重峦叠嶂,最为险要”。
①隋改临津城置,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大河家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五年 (609),炀帝西击吐谷浑,“出临津关,渡黄河,至西北,陈兵讲武”。即此。②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黄河
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暖泉附近。东汉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永和末废。
即今甘肃灵台县北十五里独店乡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3泾州灵台县图: 东北有独店镇。
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内莞镇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内管营“在连平州东北十里。旧称九连门户,最为要隘。明崇祯八年置”。
即西林穆丹河。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结雅河(精奇里江)支流谢列姆扎河。《清高宗实录》卷743:乾隆三十年(1765)八月癸亥,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:“往探西里木第河源之协领伟保称: 自黑龙江省经精奇哩江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