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阳山
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 “西北有都阳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都阳山在 “府西北二百五里。山高广有泉,下注成溪,引流灌田。旧有都阳寨,宏治中,土酋岑濬作乱,甃都阳等寨石城十有八所,即此处也”。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与大明山构成广西弧形山脉西翼。海拔600米左右,最高点戈什山(1092米),在都安县西北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多悬崖、瀑布。植被稀疏。地下河系发育。
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 “西北有都阳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都阳山在 “府西北二百五里。山高广有泉,下注成溪,引流灌田。旧有都阳寨,宏治中,土酋岑濬作乱,甃都阳等寨石城十有八所,即此处也”。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与大明山构成广西弧形山脉西翼。海拔600米左右,最高点戈什山(1092米),在都安县西北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多悬崖、瀑布。植被稀疏。地下河系发育。
在今安徽望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望江县: 周何山 “在县东一里。《志》 云: 周瑜及何无忌皆曾驻军于此,因名”。
即今湖北巴东县南二十八里茶店子镇。清设外委驻守。
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罗秀镇,与平南、容县接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桂平县: “又南有罗秀土巡检司。”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东北、运江北岸。罗秀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530。因处罗秀河,故名。产稻
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白鹿矶“在武昌县西九十二里。有神人山”。《宋史·理宗纪》:景定元年(1260),“贾似道表言夏贵等战新生洲,进至白鹿矶, 皆身自督战有功”。
即今河南镇平县南西北十七里石佛寺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三年(1864)十一月,“汤聘珍进屯石佛寺寨”。
①集镇名。即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女儿河乡。旧为京奉铁路通裕支线的起点。②即今辽宁葫芦岛市北、锦州市南女儿河。为小凌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女儿河“在锦县西十八里。派出边外土默特界,名乌馨河,东流由
又名沟崖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十八里。德胜口村居沟口,是进入沟沟崖必经之地。有上崖、中崖、下崖之分。明、清时建有瑞峰庵、斗姥宫、娘娘庙、玉虚观等大小庙宇七十二座,今多已不存。相传这里原有飞瀑垂帘、寒泉
即今广东高州市北之窦江,为鉴江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名县: “城西有窦江,源出信宜县,东北流,鉴江入焉,西南流入化州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窦江 “在县城南。《志》 云: 窦江源出
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三十二里大岭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“榆木岭关”条载:“大岭砦等口,俱有城戍守。”
即今辽宁营口市。因游牧民张幕而居,名为窝棚,窝棚相连,如同军营,因名营子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4:“此地有一潮水沟,潮落则涸,满则沟地全没于水,然潮之涨落,无损于土人之居处。故又以没沟营称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