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井镇

铜井镇

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铜井镇。旧为铜井市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铜井市 “在城西南八十里”。


(1)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、长江东南岸,西南邻安徽省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井,人口5400。宋名铜井市,以地近铜矿得名。清后称镇。1949年为铜井镇。1956年改置铜井乡,1957年牧龙、新济二乡省入,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矿产有铜、金等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蚕茧、水产品等。有采矿、建材、化工、船舶修造等厂(场)。宁铜铁路、205国道横越镇境。铜井河渡口通江北,新济洲设长江航线客运码头。(2)在山东省沂南县北部。面积128.4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井,人口5700。据记载,元代以前即有人聚居并采铜,时名铜坑店。后因矿井日多,遂名铜井。1949年为沂水县第七区。1953年归属沂南县,为十八区。1957年加大辖区后设铜井区。1958年成立铜井公社,同年11月沂南县撤销,属沂水县。1961年沂南县恢复,复属沂南县设铜井区。1968年改设铜井公社,1985年改设铜井镇。2000年鲁家庄乡并入。沂河、寨子河流经。产甘薯、花生、小麦、玉米、黄烟等。金、铜、钼等矿丰富。有修配、预制件、动力配件、地毯等厂和建筑公司。有集市。沂青公路经此。有新王沟汉墓和恒温72℃的温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肥阳县

    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宁陵县置,属下蔡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。后废。

  • 流水沟

    一名隆山。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四十八里流水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宜城县东南有流水沟。清置流水沟汛,有外委驻防。

  • 残虎堡

    一作残孤堡。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五里残虎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残虎堡 “嘉靖二十三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。周一里有奇。嘉靖中尝苦寇掠”。

  • 定安县

    ①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 置,为赵兴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宁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定安县:“取定俗安人为义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为宁州治。大业初为北安郡治。唐复为宁州治。金大定七年(1167)

  • 腾冲 (衝) 县

    1913年废腾越厅改置,后为云南腾越道驻地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6年至1963年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。

  • 绛水

    ①在今山西曲沃县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,寒泉奋涌,扬波北注,悬流奔壑,一十许丈。青崖若点黛,素湍如委练,望之极为奇观矣。其水西北流注于浍。”②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

  • 灵峰山

    即灵山。在今山东栖霞县东七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“艾山”条下:栖霞县有“灵峰”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栖霞县“翠屏山”条下载:“灵山在县东五里。峰峦峻拔。亦曰灵峰山。白洋河出其下。”

  • 信阳市

    1949年析信阳县城区置,治所即今河南信阳市。在河南省东南部。面积18293平方千米(市辖区3694平方千米)。人口785.7万(市辖区137.1万)。辖浉河、平桥2区和罗山、光山、潢川、淮滨、息县、

  • 图根满碟

    在今四川甘孜县境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置图根满碟土百户。

  • 泸山

    即今四川西昌市南之泸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 泸山在 “司南十五里。以山之西近泸水而名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泸山 “其山西近泸州”为名。山东临邛海,山上有光福寺、玉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