锯山关
明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五里蟠龙山后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锯山关 “在府城北盘龙山,为汉沔要冲之路”。
明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五里蟠龙山后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锯山关 “在府城北盘龙山,为汉沔要冲之路”。
在今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西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 廪君 “乃乘土船,从夷水至盐场”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 温泉,“父老传此泉先出盐,于今水有盐气。夷水有盐水之名,此亦其一也”。
亦名瓦河山。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瓦合大山“在类乌齐西南。山大而峻,路险难行,四山相接,绵亘一百六十里,四时积雪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云南官兵三百余名,至此山下扎营,一夜
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之西柳沟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西都喇虎河“在左翼后旗西二十五里。源出吴烈泉,东北流入黄河”。
在今浙江临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台州府: 常风洞 “在府西五十里常风岭上。中幽邃,旧有石栏护之。宋宣和中尝驻兵于此”。
天目山的西支。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二里。主峰仙人顶海拔1507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天目山“在于潜县境者为西天目”。为避暑胜地。今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在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北20千米处。为天目山西支。
即今广西永福县东三十里罗锦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永福县图: 东有罗锦墟。
在今云南绿春县南二十八里。1935年纳楼土司于此设管理三勐地方的衙门,为三勐行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,取祥瑞之意,命名嘉禾街。
明永乐二十二年 (1424) 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洞吾 (今缅甸东吁)。辖境约当今缅甸锡唐河流域。正统以后废。
五代唐改须昌县置,为郓州治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) 移治今东平县西南州城镇。宣和元年 (1119)为东平府治。元为东平路治。明初为东平府治。洪武七年 (1374)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寻甸府:三稜山“在府西南六十里,与嵩盟州废邵甸县接界。上有九十九泉,其水流入昆明县,即盘龙江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