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宁军
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淯井监置,治所在武宁县(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、珙县及兴文、高县、筠连部分地。元属马湖路。泰定二年(1325)改为长宁州。
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升淯井监置,治武宁县(宣和三年〔1121年〕废为堡,次年改为寨,今长宁县南双河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珙县、兴文二县大部和长宁县西南部。属梓州路。元属马湖路,泰定二年(1325年)改为长宁州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降为县。
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淯井监置,治所在武宁县(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、珙县及兴文、高县、筠连部分地。元属马湖路。泰定二年(1325)改为长宁州。
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升淯井监置,治武宁县(宣和三年〔1121年〕废为堡,次年改为寨,今长宁县南双河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珙县、兴文二县大部和长宁县西南部。属梓州路。元属马湖路,泰定二年(1325年)改为长宁州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降为县。
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螺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泰和县西北有三都圩。
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 (885)置,治洋州 (今陕西西乡县)。北宋初废。②唐方镇名。天祐二年 (905) 改戎昭军置,治所在均州 (今湖北丹江市西北)。次年废。(1)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
唐武德五年 (622) 建,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》: 述陂城 “《府志》:唐武德五年刺史周法猛筑述陂,置陂上山田百余亩,为永久修陂之费,今为小港、华家、徐陂相连,并列为五陂”。因
明置,属资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南三十里南津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五里。清有把总驻防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。清时设义宁协把总驻防。
即碎叶水。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契丹故居“有河曰亦,运流汹汹东注”。即此。
在今陕西富县北。唐韦庄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》诗:“开元坡下日初斜。”即此。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白塔河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江都县东北有白塔河。民国《江都县续志》卷1:白塔河“在县城东北宜陵镇东,运盐河北岸。距城陆路四十五里,水路七十六里”。
在今天津市东。清驻守要地,于此设水师营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水师营“在天津县东卢家咀。雍正四年,因天津界海,为福建、浙江、江南、盛京诸省商船出入要隘,建砖城周二里,驻满洲兵于此,以都统等官领之。沿
一作均水。即今河南西南部淅水及其所注入的丹江下游。古水名。又称均水。即今河南省西南部淅水及其所入的丹江下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