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城

阳城

①传说为夏都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附近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禹避舜之子于阳城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翟县注引《世本》称:“禹都阳城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注引《汲冢书》亦称:“禹都阳城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。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。禹于是遂即天子位,南面朝天下,国号曰夏后。”

②即春秋时阳或阳樊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,与南源合,水出阳城南溪。阳亦樊也。一曰阳樊。”

③战国楚地。在今安徽界首市境(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。《吕氏春秋·上德》:“墨子钜子孟胜,善荆之阳城君, 阳城君令守于国。”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为阳城人。即此。

④即今河北清苑县西南四十里阳城镇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中山国蒲阴县:“有阳城。”《水经·滱水注》:博水“东径阳城县,散为泽渚,……世谓之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陂得其名焉。……今城在(蒲阳)县东南三十里”。五代营垒之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“晋军至阳城。庚申,契丹大至,晋军与战,逐北十余里,契丹逾白沟而去”。


(1)古都名。相传为夏禹都城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告城镇。《世本》:“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”(2)古邑名。(1)战国齐邑,后入于燕,复入于赵。在今河北省清苑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悼襄王九年(前236年),“赵攻燕,取貍、阳城”。即此。(2)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境(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。《吕氏春秋·上德》:“墨者钜子孟胜,善荆之阳城君,阳城君令守于国。”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为阳城人,当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悬空寺

    在今山西浑源县南恒山下瓷窑峡中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悬空寺 “在浑源州南磁窑峡口。石壁巉岩,悬空结构,飞阁相望,下临无地。寺创自后魏,盛于元时,近增三殿,称奇观焉”。现存为明清建筑。1982年定为

  • 凤岭山

    在今江西高安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7瑞州:凤岭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,在上高县西七(十)里。唐靖州应刺史率邑人归附,百姓康宁,数年之中凤凰见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凤岭山“在高安县西七十里。岭势峻拔,

  • 安乐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历亭县。即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四女寺镇。②北宋置,属阳谷县。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安乐镇。(1)古镇名。又称四女树镇。即今山东省武城县北四女寺镇。金属历亭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安

  • 山外

    与“山东”同义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有噤门而莫启,不窥兵于山外。”古地区名。与“山东”同义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有噤门而莫启,不窥兵于山外。”

  • 九井山

   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十里。山有九井,相传桓温所凿。《文选》卷22有殷仲文《南州桓公九井作》一首。李善注引庾仲雍《江图》曰:“姑孰至直渎十里,东通丹阳湖,南有铜山,一名九井山。山有九井,井与江通。”《资治

  • 平乐苑

    东汉雒阳苑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外。《元河南志》引《洛阳宫殿名》有“平乐苑”。

  • 布雅噶珊

    亦作浦鸦河口。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西浦鸦河口附近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,东至海滨旧噶珊有“布雅”。

  • 王家冈场

   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。清时设盐大使。后因黄河决口,场署被淹,迁于广饶城内。后又迁于羊角沟。民国时与官台场改并为王官场,驻寿光县侯镇。

  • 鄢水

    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楚屈瑕伐罗,“及鄢,乱次以济”。杜注: “鄢水,在襄阳宜城县入汉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……

  • 留园

    又名刘园。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时名东园。清嘉庆年间归刘氏,名寒碧山庄。又名刘园。清光绪初归武进盛氏,改名留园。园内花木楼台,布置闲雅,集园林之大成,被誉为清江南园林代表作之一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