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曲县

阳曲县

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。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。北魏属永安郡,移治今阳曲镇南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阳直县,十六年(596)改为汾阳县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改为阳曲县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阳曲镇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移治今太原市。1948年移治黄寨(今阳曲县)。


在山西省中部。属太原市。面积 2017.6 平方千米。人口14.3万。辖4镇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。春秋晋置盂县,治今县东北大盂镇。战国属赵。汉置狼孟县,治今黄寨。与盂县并隶太原郡。东汉末移阳曲县(西汉置,故治在今定襄县)于今太原市东北阳曲镇,属太原郡。清道光《阳曲县志》:“阳曲乃汾曲之阳。”西晋阳曲、狼孟、盂三县同属太原国。北魏废狼孟、盂二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阳曲县为阳直县,十六年又改名汾阳县。大业中复又改阳直县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复改名阳曲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县治移于唐明镇,即今太原市,为并州郭下县,嘉廞四年(1059年)为太原府治。金为河东北路太原府治。元为冀宁路治。明为山西省太原府治。清承明制。1914年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,为山西省会。1937年析置东、西阳曲。1948年复为阳曲县,移治黄寨镇。1949年属忻县专区。1958年属太原市。地处太原和忻定断陷盆地之间。杨兴河、泥屯河、凌井河、温川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玉米、薯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石膏、石英、云母、铝土等。工业有采煤、冶炼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等。北同蒲铁路、108国道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不二寺、无梁殿、白龙庙、三藏寺、明泰大师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卜龙山

    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弥勒州: 卜龙山在“州南五里。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。叠嶂重峦,环绕州治”。

  • 漓湘

    今湖南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兴安县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。与蒸湘、潇湘合称为三湘。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与漓水合后称漓湘。与蒸湘、潇湘合称“三湘”。

  • 大云院

    俗称石灰寺。在今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六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。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,初名仙岩院。天福五年建大佛殿,后周显德元年(954)建寺外七宝塔。北宋太平兴国八年(983)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

  • 罗汉寺市

    即今湖北黄陂县西北二十二里罗汉寺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陂县西北有罗汉寺市。

  • 通海都督府

    唐南诏置,治所在通海城 (即今云南通海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通海县以南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区。宋大理废。南诏置,治通海城(今云南通海县附近)。宋大理时改置秀山郡。蒙

  • 润陂水

    又名润溪水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 润陂水 “在进贤县东七十里。源出雄岚峰,北流汇为阳方湖,又东北入余干县界瑞洪镇,入鄱湖”。水旁为润陂市。

  • 乌支县

    即乌氏县。战国秦置,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。

  • 东澳

    ①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东澳里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清光绪元年(1875)十一月,“以宣武左右两军,分戍东澳、大南澳”等地。②又名清水濠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清水濠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“

  • 新街

    ①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北五十里新街乡。1931年5月中国共产党鄂豫边区苏维埃临时省委设此。②即今云南元阳县治新街镇。旧属建水县,1917年设新街县佐。1950年为元阳县治。集镇名。(1)在山东省宁阳县境东

  • 绰尔城

    在今内蒙古扎赉特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扎赉特》: 绰尔城 “在旗西北九十里。周七里余,门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