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陈桥镇

陈桥镇

①北宋置,属原武县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。

②即陈桥驿。北宋置,属祥符县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二十六里陈桥乡。五代周末,大将赵匡胤于陈桥驿被军士拥立为帝。


(1)在江苏省金湖县西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陈桥,人口 1500。镇以驻地名。1980年由三河公社析置陈桥公社,1983年改乡,2000年陈桥乡与新农乡合置陈桥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甘薯等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气。有药物保健品、建材、农机、服装、食品、磷肥等厂。有公路通县城。(2)在安徽省颍上县北部。面积69.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陈桥,人口 1500。原为过路店子,因集西南由陈姓建桥故名。1958年建陈桥公社,1979年改区,1992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大豆、甘薯。颍利公路经此。(3)在河南省封丘县南部、黄河大堤北面。面积47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陈桥村,人口 4100。传古时村北有座桥,称陈桥,村以桥名。五代以后官府在此设立驿站,传递官文,时名陈桥驿。后因集市兴旺,称其镇。村址原在黄河南岸,元代后黄河泛滥成灾,几经改道,又移位于黄河北岸。1912年属祥符县,祥符县撤销后划归封丘县。1975年设陈桥公社,1983年改乡,2001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特产“裴楼石榴”,个大皮薄、酸甜可口,清时为朝廷贡品。有制革、造纸、面粉、制砖等厂及综合养殖场。106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周显德七年(960年),赵匡胤发动“陈桥兵变”的黄袍加身处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斤沟镇

    北宋置,属万寿县。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斤沟乡。《新五代史·杨师厚传》:“杨师厚,颍州斤沟人。”即此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太和县北斤沟。

  • 金渊郡

    一作金泉郡、金水郡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 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金渊县 (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金堂县及成都市东境。隋废。西魏置,治金渊县(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)。北周废。

  • 合思罕关

    又作合撒罕关。即化成关。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南关岭。《金史·温迪罕达传》:“度今之势,可令濮王守纯行省盖州,驻兵合思罕,以系一方之心。”即此。

  • 达尔玛

    一作达马宗。即今西藏措美县西南达玛。藏语意为壮年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达尔玛”。

  • 景董山

   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景东府: 景董山 “在府治西,昔为酋寨,洪武中建卫城于山上”。

  • 松林河

    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松林河。清光绪 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往紫打地(安顺场),“土千户王应元率土兵团练,暗将松林河桥拆毁,令乡村各寨坚壁清野”,致使石达开全军覆没。

  • 龙渠集

    一名龙曲集。即今河南太康县北四十八里龙曲乡。明嘉靖《太康县志》卷1《集店》:“龙渠集,北五十里。”

  • 湘湖市

   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南湘湖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: 浮梁县有 “湘湖街”。

  • 大清山

    一作太清山。在今湖南石门县北,接澧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一》:大清山“上有五老峰、老君岩、石室,又有琼瑶紫极宫,乃李凝阳得道之所。其麓为茹溪所绕”。

  • 济南道

    1914年由岱北道改置,属山东省。治历城县 (今山东济南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无棣、阳信、乐陵、商河、济阳、齐河、济南、长清以东,东营、垦利、博兴、桓台、淄博市西部、莱芜以西,肥城、泰安、新泰以北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