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陈留郡

陈留郡

①西汉元狩元年(前122)置,治所在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,宁陵县以西,延津、长垣县以南,杞县、睢县以北地。西晋改为陈留国,移治小黄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北)。西晋末复为郡,移治仓垣城(今河南开封市西北)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孝昌中复置,移治浚仪县(今河南开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初改汴州复置,乾元初复为汴州。

②东晋咸康四年(338)侨置,治所在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东晋义熙末侨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浚仪县(今安徽寿县西南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南齐属豫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南朝梁侨置,为陈州治。治所在陈留县(今安徽太和县东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太和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)改广梁郡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在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及浙江安吉等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


(1)西汉元狩元年(前122年)置,治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)。属兖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东到民权、宁陵等县,西至开封、尉氏等市县,北及延津、长垣等县,南到杞县、睢县地域。三国魏改为国,西晋移治小黄县(今开封市东)。东晋末复为郡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废,孝昌中复置,移治浚仪县(今河南开封市),仅辖今开封、封丘等市县地。东魏为梁州治,北周为汴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汴州为陈留郡。东汉文学家蔡邕、西晋诗人阮籍皆本郡人。(2)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侨置,治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市和河南省鹿邑县地。属兖州。南朝宋属豫州。北魏属南兖州。隋开皇初废。(3)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侨置,治今安徽省寿县西南。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寿县西南至安丰塘镇以北地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齐属豫州。北魏属扬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年)改广梁郡置。治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县和浙江省安吉县地。属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猿水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飞猿水“在县东飞猿岭下,亦曰飞猿港。合杉岭以西诸山溪水流经此, 又西合众流,过县北入南城县界,过蓝田镇, 至峭石合于黎川”。

  • 象骨山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9岳州: 象骨山,“ 《山海经》 云,巴蛇吞象,暴其骨于此。山旁有湖,谓之象湖”。

  • 城月水

    即今广东遂溪县西南城月水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 “武乐水” 条内: “城月水,源亦出螺冈,东流合武乐水,由库竹港入海。”

  • 九龙池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翠屏山下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“九龙池在昭陵西南,于山崖下凿石为龙头,泉出其吻,潴而为池。上有翠泽亭……缭以周垣,为车驾谒陵事毕临幸之所。嘉靖十五年世宗所敕建也。峭壁清流,茂

  • 梓亭砦

    在今福建松溪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松溪县: 梓亭砦 “在县北七十里,界庆元、龙泉、政和、松溪四县之交。宋置砦,元改隶龙泉县,后废”。

  • 旧县

    ①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。南朝宋以来,先后置睢陵、睢阳、池南、招义、化明、招信等县,至元始废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本名松源镇,五代南唐保大九年(951)置松源县。北宋开宝

  • 灵山街

    即今山东即墨市北三十五里灵山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灵山。

  • 广海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74)置营, 属阳江镇。设游击防守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检,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改置主簿。明洪武二十七

  • 曹娥堰

    在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西曹娥江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曹娥堰 “在府东九十里。水流湍急,两岸逼江,其地有曹娥渡及曹娥埭”。

  • 四海县

    1947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延庆县东部及热河省丰宁县西南部析置,治四海冶(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海镇)。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延庆、赤城、滦平三县。旧县名。察哈尔解放区设。1947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