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枫县
1945年淮北革命根据地由永城县改名,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市。为纪念1944年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而命名。1946年复名永城县。
旧县名。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设。1945年由河南省永城县改名;县城析置雪枫市,治所即今永城市。以纪念在此牺牲的彭雪枫将军。1949年复名永城县。
1945年淮北革命根据地由永城县改名,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市。为纪念1944年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而命名。1946年复名永城县。
旧县名。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设。1945年由河南省永城县改名;县城析置雪枫市,治所即今永城市。以纪念在此牺牲的彭雪枫将军。1949年复名永城县。
在今湖南湘潭县南 一百十里石洲之北。唐杜甫有诗 《次晚洲》。在今湖南省湘潭市南百余里石洲之北。唐杜甫有《次晚洲》诗。
亦即秦之阳纡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 “郑之有原圃,犹秦之有具囿也。” 或谓即 《尔雅·释地》之扬陓,为十薮泽之一。古苑囿名。又作具圃。在今陕西省凤翔县附近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三年
三国魏邺都之西门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五十里邺城遗址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邺城 “有七门……西曰金明门,一曰白门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后赵石虎 “命太子宣出祈福于山川,因行游猎
在今湖北房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马息山“在房陵县北七十里”。其南有马息驿。
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。唐永徽间置康居都督府治此。又称寻思干城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。唐时康居都督府置于此城。
梁启超书斋名。在今天津市河北区南部民族路中段西侧。1915年戊戌变法倡导人、近代学术思想家梁启超定居天津,在寓所旁建此书斋,取《庄子》“朝受命,夕饮冰”句而命名。为意式庭院。楼下有连三券式拱门和石柱,
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以契丹部落置,属营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南一百二十里黄土坑古城。统辖契丹 “潢水之南,黄龙之北”地。相当今辽河上游,西拉木伦河 (即潢水)、老哈河一带。上元后废。唐
①即缙云山。在今浙江缙云县东二十三里仙都乡。《元和志》卷26:缙云山“一名仙都,一曰缙云,黄帝炼丹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仙都山“本名缙云山,唐神龙初以此名县。又名丹峰山,天宝七载改今名,道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洪口场 “离城一百六十里”。1933年川陕省洪口特别区苏维埃政府驻此。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南溪头场。(1)在安徽省歙县西北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8000。镇人民政府驻溪头,人口820。因村舍建在小溪头上,故名。1949年北部属竦坑乡、中部属仁里乡、南部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