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雷山县

雷山县

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,治丹江镇 (今贵州雷山县)。


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1208平方千米。人口14.5万。辖4镇、5乡(含1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。雷山,以其境内雷公山得名。1943年析丹寨县、台江县置雷山设治局。1948年改为雷山县,驻旧丹江县治小丹江(今丹江镇)。1950年9月雷山解放,属镇远专区。1954年建雷山县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雷山苗族自治县,1956年改自治县为雷山县,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撤雷山县,并置凯里县。1961年恢复雷山县,丹寨县永乐区划入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资源丰富,覆盖率44.4%,是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。林产杉、松、楠木、紫木、香樟、槭、杨梅、杜鹃等,珍稀树种有水杉、金钱柳、三尖杉、柏栎、水青㭎、杜仲等。农业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烟草、魔芋等,经济作物产茶叶、天麻和中华猕猴桃。清明茶、猕猴桃汁、猕猴桃酱、杨梅汁等产品获得省优奖。有冶炼、森工、电力、自来水、农机修造、印刷、茶叶、饮料、粮油加工、木器加工、建筑材料、酿酒等工业。有电站61座,水库7个。炉榕公路纵贯县境中部。雷公山为州级自然保护区。雷公坪有清咸同间苗族起义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空寺石窟

    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二十里双龙山(石空寺山)南麓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西路中卫:石空寺,“元故寺,在石空山”。盖寺始建于唐,盛于西夏,元重修,明、清仍为佛教圣地。石窟群十三孔,有佛像及彩绘壁画。

  • 彭山县

    ①唐先天元年 (712) 以避李隆基讳改隆山县置,属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彭山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52彭山县: “因县之彭女山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通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属眉

  • 工山

    即今安徽南陵县西大工山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工山“在南陵县西三十里,周七十里,高数千丈,县治之镇山也”。现该山区已发现自西周至唐宋采矿和冶炼遗址十余处,为古丹阳铜重要产地之一。

  • 南丹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正统七年 (1512) 徙卫治宾州东 (今宾阳县东北)。万历八年 (1580) 迁治今上林县东北三里镇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

  • 沙尔池

    当在今青海天峻县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:“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。”民国许公武《青海志略》:“沙尔池在和硕特北左翼旗东境,当拜王都岭之东麓,周六十余里,东流汇于布喀河。一名善池

  • 金梭岛

    又名海岛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5载: “大釐 (理) 城……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,在洱河中流岛上。四面临水,夏月最清凉,南诏常于此城避暑。” 即在此岛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

  • 秀容县

    北魏永兴二年(410)置,属秀容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杨庄附近。北周属雁门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移治今忻州市,为忻州治。大业初属楼烦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忻州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

  • 勒富河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勒富河 “在宁古塔城东南七百九十里。源出扎哈哩冈,西北流,折东北,入兴凯湖”。

  • 鼎胡宫

    即鼎湖宫。西汉武帝时建。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焦岱镇。杨雄 《羽猎赋》: “武帝广开上林,东南至宜春、鼎胡。”胡,又作湖。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焦岱镇。《羽猎赋》:“武帝广开上林,东南至宜春、

  • 西墅镇

    即今浙江临安县城西北隅之西墅街。南宋景定时至明初为临安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杭州府临安县:“旧治在县西西墅镇。洪武初徙于今所。”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西墅。南宋景定中为临安治。明初设税课局于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