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港
即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安庆府: “雷池在望江县,其源西自宿松县界,流经县东南积而为池,又十五里入大江,名雷港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、长江北岸。雷池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90。原为古雷水入江处,故名大雷口、大雷江,后改今名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等。有造纸,酱品,粮、油、棉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业。有公路通华阳镇。
即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四里雷港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安庆府: “雷池在望江县,其源西自宿松县界,流经县东南积而为池,又十五里入大江,名雷港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、长江北岸。雷池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90。原为古雷水入江处,故名大雷口、大雷江,后改今名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等。有造纸,酱品,粮、油、棉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业。有公路通华阳镇。
即古雍奴薮。在今河北省东部,为诸淀泊之总称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三角淀“按古时,惟三角淀最大,又当西沽之上,故诸水皆会入于此。今渐淤而小。《新志》:合相近诸淀泊,总谓之东淀云。延袤霸州、文安、大成
①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义山“在县东八十里。东临太湖,西抵县南六十里之垂脚岭,入(浙江)长兴县界”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永新县:义山“在县东南二十
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石壁之中。清光绪 《无锡金匮县志》 卷3: “珠帘泉在惠山石门水帘洞。”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 万历四十一年 (1613) 四月初三日,“闻断
又名罗科马。在今四川炉霍县东北罗科马区。分上下二部,各有头人治理。清宣统三年 (1911) 改流,上罗科归炉霍屯,下罗科归道坞管理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仙堂山在“县北五十里,山势巍峨,上有龙洞及仙堂寺,山冈有琉璃岩,又有石九圈如车网,环水其中虽旱不涸”。
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安富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荣昌县:安富铺“在县西三十五里”。
南宋置,为铁钱监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下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的西山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吴县记:“西山有……西蔡、正华、后堡等市。”
亦名虎头门。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。有大虎、小虎二山,对列如门。据民国 《东莞县志》 卷6所载清朝薛馧的 《虎头门记》 说: “虎头门以虎山得名。山有二,西曰小虎山,东曰大虎山,如连珠巨浸,中稍折而东
①东汉建安十一年(206)改下邳国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北部和南部同下邳国,东部缩小至今江苏沐阳、泗洪等县。西晋太康初复为国。南朝宋复改为郡。北魏孝昌元年(5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