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顿丘县

顿丘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。西晋为顿丘郡治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复置,属魏州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为澶州治。五代晋天福三年 (938) 移治德胜城 (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)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

②东晋侨置,属秦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。南朝宋为新昌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新昌县。

③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置,属汲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浚县西北。后属黎阳郡。东魏天平中废。

④南朝宋侨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顿丘附近。北魏属东魏郡。北齐废。

⑤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。北魏属东阳平郡。北齐废。

⑥南朝梁侨置,为睢州南济阴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,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。属东郡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元光三年(前132年),“春,河水徙,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”,即此。北齐废。隋开皇间复置,治所屡有迁徙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废入清丰县。(2)东晋侨置,治今安徽省滁州市。属秦郡。南朝宋元徽元年(473年)改属新昌郡。南北朝为新昌郡治所;北齐天保后又为南谯州(南朝陈为谯州)治所。隋开皇初改名新昌县。(3)南朝宋时侨置,治今山东省济南市东。属齐州。北魏后废。(2)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河南省濮阳县北部、清丰县西南部析置。以古邑名及西汉顿丘县名而名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,仍归各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化场

    亦作杨花场。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北保和镇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保和场“原名阳化场,距城四十里。创建场临杨花溪上,可通舟楫,至大两河口。民国十六年邑绅呈准立案改今名”。

  • 零残湖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黄州府黄冈县: 零残湖在 “府北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平马汛

   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。清有千总驻守。

  • 苇泽关

   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乐平郡石艾县有“苇泽关”。唐乾元初于此置承天军。向为山西通往河北的要冲。即今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娘子关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并州乐平郡石艾县有苇泽关,即此。参见

  • 经武殿

    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 太和十二年 (488) 九月,“起宣文堂、经武殿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(北魏太和十七年,493),“魏主大会公卿于经武殿,以议南伐

  • 王家河市

    即今安徽潜山县南二十五里王河镇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潜山县南有王家河。

  • 临淄郡

    秦始皇二十六年 (前221) 灭齐国置。治所在临淄县 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博兴、高青、利津、寿光、广饶、昌乐、滨州、青州、临朐等市县地。西汉改为齐郡。(1)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

  • 汤口

    即汤溪水注入长江之口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“天和初,信州蛮、蜑据江峡反叛,连结二千余里, 自称王侯,杀刺史守令等。又诏腾率军讨之。腾乃先趣益州,进骁勇之士,兼具楼船,沿外江而下,军至汤

  • 乐羊城

    在今河北定州市西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滱水又东径乐羊城北。《史记》称魏文侯使乐羊灭中山,盖其城攻中山所造也,故城得其名。”

  • 下浦镇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宜春县:“下浦,县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