驮朴墟
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江北岸驮柏村。为省南大道所经。明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,有石垣东起江岸,西属于山,是为左州,崇善分界。”
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江北岸驮柏村。为省南大道所经。明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,有石垣东起江岸,西属于山,是为左州,崇善分界。”
又作帕达勒、富达里、富打礼。原为明伏答林站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西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“富打礼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 《吉林通南》 卷17
即今广东曲江县(马坝镇)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11曲江县有“马坝墟”。1966年曲江县迁治此。集镇名。(1)在安徽省芜湖县东北部、青弋江东侧。六郎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90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水域
①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丰南市西北。东汉废。②汉昌成县之讹。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安平国: “阜城故昌城。”③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改新城县置,为昌城郡治
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 普驮隘 “在西林县西北一百十里。本朝康熙六年建,路达西隆州,山径盘曲最为险要,有兵防汛”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普合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驻兵防守
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改唐兴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为唐兴县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,位于东岛东北方约12.5海里。最浅处水深约23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带渡滩。1947年改名西渡滩。
明洪武初置宁夏中护卫,正德五年(1510)改为中屯卫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在宁夏城内(今宁夏银川市)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并入宁夏右屯卫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清顺
春秋楚置,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 “老子苦县厉乡曲仁里人” 秦属陈郡。西汉属淮阳国。东汉属陈国。东晋咸康三年(337) 改为谷阳县。(苦gǔ) 古县名。春秋楚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
在今河北磁县城南,距临漳县西南邺城二十里。有大小七十二个土丘。因历史上长期认为是曹操设的疑冢,故又名七十二疑冢。为北朝时东魏、北齐王公贵族墓葬。地面上保存有东魏元景植和北齐兰陵王的石碑。已发掘的墓葬均
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嘉县:丙龙岩“在县(治今嘉街)北十里。岩高数丈,下有水, 自景东府流入境,下流亦入于卜门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