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吾山
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4常德府: 高吾山 “一名西山。其下即武陵溪,合于沅江。晋渔父费道真隐此”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4常德府: 高吾山 “一名西山。其下即武陵溪,合于沅江。晋渔父费道真隐此”。
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长泰县:吴田山在“县东北五十里,山雄峻,少树木,高处有田十余顷,流水成渠,可引以溉田。一名曷山”。
又作兀剌孩、兀良海牙、斡罗孩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四年(1209),攻西夏,“克兀剌海城,俘其太傅西壁氏”。
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,为清河国治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。《地理志》之所谓厝也,王莽改曰厝治者也。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,乃葬其地,尊
西汉置,属北平郡。治所即今辽宁建昌县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大辽水注》:白狼水“东南径广成县,北流,西北屈,径广成县故城南,王莽之平虏也,俗谓之广都城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建昌县。属右北平郡。东汉废
即今陕西洛川县东槐柏乡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 槐柏堡 “在洛川县东五十里。城周三里有奇”。
明初置,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弗踢奚城,弗能都鲁兀站”。后废。
春秋楚置,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。后改为上蔡县。
①又名双溪。在今江苏无锡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无锡县:双河“自运河分流曰双河口,分为二派,一东南流,合于梁溪;一西北经河浒钱桥,达直湖港,入武进界”。②今安徽太湖县东之黑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
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长葛市东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三年(前274),“客卿胡阳攻魏卷、蔡阳、长社,取之”,即此。秦置县。本春秋郑长葛邑,相传后因社中树暴长,改名长社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。战国为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