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昌国

高昌国

①北魏太平真君中,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阚爽,据有其地,自立为凉王,都城在高昌城(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。和平元年(460),蠕蠕 (柔然) 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,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。《魏书·高昌传》: “地势高敞,人庶昌盛,因云高昌。亦云其地有汉时高昌垒,故以为国号。” 太和五年 (481) 高车灭阚氏,改立张孟明为王,后为国人所杀,立马儒为王。二十一年 (497) 杀马儒,立麴嘉为王。全盛时其疆域南接河南 (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),东连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,西次龟兹(今新疆库车一带),北邻敕勒 (在天山北麓)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 为唐所灭,以其地置西州。

②公元9世纪中叶,回鹘西迁,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,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。都城在古高昌城 (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辖境西包焉耆,东抵哈密东境,北越天山,南至孔雀河、罗布泊一带。13世纪初叶归附蒙元。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。《宋史》 有高昌传。


(1)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,据其地,次年自立为凉王,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。460年柔然灭沮渠氏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,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。481年高车灭阚氏,相继立张氏、马氏为王。传至麹氏历九世一百四十四年。都高昌城(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)。初辖原高昌郡地,450年西并车师国,全有吐鲁番盆地;其后逐渐扩大,全盛时南接河南(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),东连敦煌,西次龟兹(今库车一带),北邻敕勒(在天山北麓)。640年被唐朝所灭,以其地为西昌州,后改名西州。(2)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,其一支据大高昌国即唐西州地,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。辖境西包库车,东抵哈密东境,北越天山,南接于阗。12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。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,中叶后为元朝直辖地。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铅山州

    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升铅山县置,直隶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为县。(铅yán) 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升铅山县置,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

  • 梅墟

   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: 梅墟 “距城三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、甬江南岸。属邱隘镇。人口 6500。 东汉初,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,率众筑塘堵

  • 坪市河

    在今云南施甸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施甸长官司: “西有坪市河,下流入于怒江。”

  • 北随郡

    南朝梁改北随安左郡置,治所在顺义县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西魏改为南阳郡。

  • 京赣铁路

    由江苏南京通江西,即宁赣铁路东段。1936年 11 月,分皖段、赣段同时兴筑,至 1937年底,安徽境内从宣城修到歙县,计160公里; 江西境内从贵溪修到陈营 (今万年县),计49.9公里。由于抗日战

  • 定海中左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浙江都司。治所在今浙江定海县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宁波市东南大松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废。

  • 临济县

    ①东汉永初二年 (108) 改狄县置,为乐安国治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二里。西晋属乐安国。南朝宋徙今县西南刘家镇。北魏属东平原郡。隋大业初并入高苑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朝阳县置

  • 莲青山

    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 连青山 “形如莲花,亦曰莲峰山。中有泉,南沙河出焉,即漷河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莲青山 “在滕县东北五十里。山有二: 其一为西莲青,绝顶两

  • 新市铺

    亦作新石铺。即今四川简阳市南新市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简州: 新市铺 “在州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诺木罕河

   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诺木洪河。为柴达木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“牧地跨柴达木河。东至诺木罕河,南至诺木罕木鲁,西至滔赉,北至希勒沿。” “诺木罕”,蒙古语意为 “太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