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鸣沙山

鸣沙山

又名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鸣沙山 “其山积沙为之,峰峦危峭,逾于山石。四面皆为沙垅,背有如刀刃,人登之即鸣,随足颓落,经宿风吹,辄复如旧。有一泉水,名曰沙井,绵历古今,沙填不满。水极甘美”。


古称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在甘肃省敦煌市区南6千米。东西长约40千米,南北宽20千米,高数十米。山势陡峭,势如刀仞。北麓有月牙泉。登山俯瞰,沙丘林立,清泉荡漾。莫高窟开凿于山东麓断崖上,上下五层,高低错落。其西侧的沙丘高达50~80米,坡陡如削。晴朗天气人沿坡下滑,沙粒会发出悦耳响声。狂风时响沙如闷雷,因而得名。与月牙泉组成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—月牙泉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浐营

   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一百八十里。明置土巡司于此。

  • ?髻山

    即丫髻山。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。

  • 香山崖银场

    北宋置,属东莞县。在今广东珠海市东北唐家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东莞县有 “桂角、香山崖二银场”。北宋属东莞,在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北。

  • 温弄州

    五代十国改归顺羁縻州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十里旧州村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改为归化州。

  • 大托山

    在今广东斗门县北。清雍正时建炮台于此。

  • 杨梅滩

    在今福建连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连城县:“杨梅滩在县西北六十里。其水出长汀县,合虎忙岭诸水,滩流险厄。上多杨梅,因名。下流入于文溪。”

  • 新道

    三国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 引 《魏略西戎传》:“从玉门关西北出,经横坑,辟三陇沙及龙堆,出五船北,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,转西与中道合龟兹,为新道。” 东起

  • 小相公岭

    在今四川越西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小相公岭“在越巂卫城南五十里。山势高耸,石磴崎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越巂卫:小相公岭“自麓至顶十五里,武侯所开也。《志》云:岭四时有雪,往来骑者徙步

  • 建康军

    一作建昌军。唐证圣元年 (695) 置,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四十里。天宝后废。武周证圣元年(695年)朔方道总管王孝杰置于甘、肃两州界,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南。属河西节度使。一说即前凉建康郡故城。

  • 广信军

    北宋景德元年(1004)改威虏军置,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二十五里遂城。金天会七年(1129)改为遂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置,治遂城县(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)。属河北西路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