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支县
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金城县置,属枹罕郡。治所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9龙支县:“西南有龙支谷,因取为名。”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北。唐属鄯州,上元后陷于吐蕃。
古县名。北魏初于龙支堡置北金城县,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名龙支县,治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属金城郡。北周、隋属枹罕郡。唐属鄯州,上元后地入吐蕃。
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金城县置,属枹罕郡。治所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9龙支县:“西南有龙支谷,因取为名。”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北。唐属鄯州,上元后陷于吐蕃。
古县名。北魏初于龙支堡置北金城县,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名龙支县,治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属金城郡。北周、隋属枹罕郡。唐属鄯州,上元后地入吐蕃。
简称陕西四川行省。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置,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、四川、宁夏南部、甘肃东南部、青海东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分为陕西等处行中书
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,……水积为阳湖。阳湖水自塘西北,经死虎亭南,夹横塘西注。”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南朝宋泰始初,豫州司马刘顺率众拒刘勔,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
亦作什贲城。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什拉召附近。《元和志》卷4夏州朔方县:“什贲故城,在县理北,即汉朔方县之故城也。……自汉至今,常为关中根本。什贲之号,盖蕃语也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夏州塞外道:“过横水,
①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西汉属犍为郡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》 卷3 《蜀志》: 南安县在 “郡东四百里,治青衣江会。……有柑橘官社。汉有盐井。南安、武阳皆出名茶”。南齐以后废。②三国吴分南
即祢水。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二十里。一名大祢沟。《清一统志 ·曹州府一》: “ 《州志》: 大祢沟,亦名冤水。汉冤句县以此名。”即“大祢沟”。
即小白山。指今黑龙江省东南、吉林省东南之张广才岭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小白山山脉“其脉自英额岭,一支西走为儞牙变哈达岭,折而北趋,重阜修岩,连峰接势,亘三百余里,是为老岭之脉”。(1)在河北省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。汉时诸夷来朝,于槀街设邸以居之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 “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。” 师古曰: “槀街,街名,蛮夷邸在此街也。”
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86: 南雄州有梅岭汛。
①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崖州 “南山” 条: “又南十里曰钓台山,中有试剑峰。又有岩曰大洞天岩,前瞰大海,后环曲港,峭壁在南,小洞附北。岩之西北,复有一岩曰小洞天,岩外临海
在今安徽望江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望江县:西圩在“县东北六十里。周三十余里。堤长三千九百七十余丈,高二丈。圩中田三万七千余亩。《志》云:孙吴时屯皖口,得谷数万余,即此圩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