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脊滩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南长江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云安县:龙脊滩“在县南岷江中。有石约长百余丈,若龙脊之状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云阳县:“江中又有龙脊滩,形如游龙。岁人日,邑人游于上, 以鸡子卜岁丰凶。古谣云:‘龙床如拭,济舟必吉。龙床仿佛,济舟必没。’”今龙脊石梁长200余米,宽10余米,有六十八段历代枯水水文石刻题记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南长江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云安县:龙脊滩“在县南岷江中。有石约长百余丈,若龙脊之状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云阳县:“江中又有龙脊滩,形如游龙。岁人日,邑人游于上, 以鸡子卜岁丰凶。古谣云:‘龙床如拭,济舟必吉。龙床仿佛,济舟必没。’”今龙脊石梁长200余米,宽10余米,有六十八段历代枯水水文石刻题记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1信州:水南山“在玉山县溪南。俗呼大王山,又呼武安山。并溪多石山。巅有浮图,有超览亭。山半有半山亭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武安山“在玉山县南二里。脉自闽来,蜿蜒起
又名竹台市。即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竹塔市“在耒阳县东二十里”。
又名虢城。即今山西孝义县北虢城。《寰宇记》卷41汾州孝义县:“瓜城在县北十里。此本虢城也。”
古都邑名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。秦孝公十二年 (前350) 筑城,并将国都自栎阳迁此,因置咸阳县。据 《三秦记》: “在九嵕山南、渭水北,山水俱阳。故名。”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博贺、龙山二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56电白县: “西南海中有博贺岛,海艘云集。上有炮台。”
即今陕西汉阴县东南蒲溪镇。清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汉阴县: 蒲溪铺 “距城五十里”。
亦作淞海。在今广西钦州市南十里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置巡司于此。后移钦州北七十五里小董村 (今小董镇)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南。明洪武时于此置巡检司。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廌山 “蜿蜒逶迤,如琢如削。宋游酢读书于此”。学者称酢为 “廌山先生”。
亦名绥东城。即今黑龙江省绥滨县东北绥东镇。民国初置县佐,寻改置绥东设治局于此。
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德里镇 (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)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与佳木斯市之间松花江南北地区。辽徙治今辽宁抚顺市北。金废。渤海国置,治德里镇(今黑龙江依兰县西南马大屯)。辖境约当今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