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虎石

龙虎石

原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凉水镇东南图门江边,1940年因修路曾向东北方迁移300米,1985年为加强保护,将石刻和保护亭一并搬迁至珲春市东南珲春大桥东北侧。石高1.40米,宽1.38米。并排阴刻“龙虎”二字,左下竖刻吴大澂书。吴大澂(1835—1902)系江苏吴县人, 同治进士,晚清著名书法家、金石学家, 工篆书。据《珲春乡土志》载:“清光绪十二年会勘中俄边界大臣吴大澂曾篆书龙虎二字,刻于石上留作纪念,俗称龙虎石。”吴大澂此次谈判,据理力争,收回黑顶子要隘,使中国船只可自由出图门江口。此石有重要历史价值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麓山

    在今陕西兴平市北。《清一统志 ·西安府一》: 黄麓山 “在兴平县北一里。亦名黄山,即始平西原也”。

  • 双凤镇

    又名双林。别称凤林、凤溪。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双凤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双凤镇,“相传晋成帝时,耕者斫土皆五色,得一石函,中有石龟二,化为双凤,故以名乡,镇亦因之”。(1)在江苏省太仓市西部

  • 缺门

   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缺门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,郭子仪与史思明战,自相州溃还至河阳,“将谋城守,师人相惊,又奔缺门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

  • 石窦堰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:“石杠飞梁, 出控漳渠,疏通沟以滨路。”李善注:“石窦桥在宫东……魏武帝时堰漳水,在邺西十里,名曰漳渠堰。东入邺城,经宫中东出,东南二沟夹道,东行出城,所

  • 米川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一说在今康定县东北鱼通。北宋以后废。唐改叶川州置,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。辖境约当今康定县一带。宋废。

  • 悦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北宋属泸州。后废。(1)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,治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。辖境相当今阿坝州东北部。属静边州都督府。后地入吐蕃,州侨治庆州(治安化县

  • 南巨 (鉅) 鹿郡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平乡县 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平乡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丘、任县、平乡、巨鹿、隆尧等县地。十八年 (494) 属相州,后改为南赵郡。

  • 万全郡

    唐至德二年(757)改万安郡置,治所在陵水县(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、陵水二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万安州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万安郡置,治陵水县(今海南陵水黎族自

  • 姚家桥镇

    即今江苏丹徒县东南姚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丹徒县图: 东南有姚家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镇江县东有 “姚家桥镇”。

  • 小罗州

    元置,属定元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二十里(一说在罗甸县东北)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寻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