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丞相司直

丞相司直

官名。西汉武帝元狩五年(前118)始置,秩比二千石,为丞相府地位最高的僚属。位居司隶校尉上,有所会,居中二千石前。协助丞相监察检举百官,督录州郡长官。哀帝时改置大司徒司直。东汉初复置,光武帝建武十一年(后35)省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复置,西晋亦曾置,掌监察京师诸官。


官名,武帝元狩五年初置,俸比二千石,为丞相属官,掌佐丞相举不法。光武即位,复置司直,居丞相府(司徒府),助督录诸州,建武十八年省。献帝建安八年十二月又置,不领诸州,而掌督中都官;建安九年十一月,诏司直比司隶校尉,坐同席在上。在战争年代,司直也领兵征伐。“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,不克,夷三族”(献帝纪);“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,三辅震动”(刘玄刘盆子传)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、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、《献帝起居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侍中中书令

    官名,三国魏置,掌机密。侍中为加官,加此官衔则侍从皇帝左右,为皇帝的亲近侍臣。中书令即原先的秘书令,魏文帝改称中书令,掌机密、赞诏命、记会时事,典作文书。其后、晋和南北朝皆沿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

  • 尚书掾

    学官名。东汉时郡国学校分科置掾,《隶释》一四《蜀学师宋恩等题名碑》有尚书掾三人,掌授《尚书》。

  • 大皇

    大皇帝的省称。三国时孙权谥号大皇帝,省称大皇。《文选·辨亡论》:“大皇既没,幼主莅朝。”后世也称孙权为吴大帝。

  • 方略吏

    官名。汉朝县府属吏。晋朝沿置,员四人。官名,为州县佐吏,掌参与谋划,任位特殊。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“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。”晋沿置,员四人。

  • 小计部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计部中大夫属官,佐计部中大夫、下大夫掌国家收入、支出的帐簿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计部次官。宣帝即位,六

  • 五营弩师

    官名,汉置,掌教弩射。五营,指长水、步兵、射声、屯骑、越骑五营,其营长官称校尉。弩师,教官,掌教射技。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》:“调(选)五营弩师,郡举五人,令教习战射。”

  • 工程处

    官署名 清朝太常寺所属机构。掌坛庙之修整、扫除事。由堂官酌委寺丞、博士、典簿、赞礼郎、读祝官等管理,无定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裁。

  • 起居注衙门

    即“起居注馆”。

  • 帛尉

    官名。战国置。下级军吏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城上十人,一什长,属一吏士,一帛尉。”

  • 矿政调查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各省矿政机构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奏设。前此已设之矿务总局或查矿公所俱改是名。置总理、协理并矿师等。总、协理由商部加札为矿务议员。职掌全省已开、未开各矿调查分析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