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领军

中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改领军置。与中护军皆典禁兵,属丞相府(一说献帝延康元年(220) 始置。)三国魏时又置领军将军,职掌同,以资格较深者任之。为禁卫军最高统领,有营兵,主五校、中垒、武卫三营,并管中护军。魏末特许晋国亦置。三国蜀亦置。西晋武帝泰始七年(271)省并北军中候。惠帝时复置,一说怀帝永嘉(307—313)中始复。东晋元帝永昌元年(322) 改为北军中候,寻复,成帝时又改为北军中候,寻又复。东晋时无营兵,总统二卫、骁骑、材官诸营禁军,不再管中护军。十六国成、前凉、后燕皆置。南朝掌京师驻军及禁军,而由中护军掌外军。魏、晋、宋三品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十四班,陈二品,秩中二千石。北魏侍臣带“领军”者,称中领军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二品中,太和二十三年改为三品。北齐为领军府长官,掌禁卫宫掖,主朱华阁以外的禁卫官,又领左右卫、领左右等府,三品。西魏时仍总宿卫,恭帝三年(556) 建六官时罢。


官名,汉末曹操置,与中护军皆掌禁卫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中领军司马贾辅。”三国时蜀也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虞候率

    官名。隋炀帝改左右虞候开府为左右虞候率,并置副率。掌斥候伺奸非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

  • 宗属寺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令、少令。

  • 交阯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①明朝户部所属清吏司。永乐十八年 (1420) 始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。掌交阯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,并代管京畿及卫所户口、钱粮之事。宣德十年 (1435) 革。②明朝刑部所属清吏

  • 天将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职官。天历庚申十年 (1860) 始设,次于王爵,在掌率之上。一般以数字编排,且冠“忠诚”二字,如忠诚一天将、忠诚一百六十三天将等。亦有只标数字而不冠忠诚二字者,尚有二者皆无,

  • 料钱

    官制用语。即俸钱。宋朝官员正俸的一种。依官位分等支付钱币,部分折支实物。又宋朝士兵俸钱亦称料钱。

  • 太子率更寺丞

    官名。即太子率更丞。官名,即太子率更丞,详见该条。

  • 刺奸令史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年间曹操置,为僚属掌管司法事务。《三国志·高柔传》:“(曹操) 以(柔)为刺奸令史,处法允当,狱无留滞。”西晋司马孚为太宰后,其府设刺奸曹,有令史。官名,东汉末年曹

  • 弼德院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皇帝最高顾问机构。宣统三年(1911)设。掌有关皇帝及宪法附属法令并外交条约等事宜之审议。置院长一人,副院长一人,顾问大臣三十二人,参议官十人。下设秘书厅,置秘书长一人,秘书官若干人

  •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置司于杭州 (至元二十九年由平江路迁至杭州)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。

  • 宝坻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七盐使司之一。掌食盐产销。设在易州及永济县,行盐地面为中都路。设使、副使领司事,秩正五品、正六品。下设判官、管勾、同管勾、都监等官。宝坻盐旧课八十八万七千五百五十八贯六百文,章宗承安三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