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乡试

乡试

贡举考试名。又称乡贡、乡举。宋朝各州府每三年考试本地举人,称乡试。进士科由判官主之,诸科由录事参军主之,依解额录取合格人,分甲、乙等,第一名称为解元。乡试合格人可赴省试。金朝州府考试称为府试,其下设乡试,第一名称乡元,乡试合格始赴府试。元朝沿置,为行省、宣慰司一级考试。蒙古、色目人,试经问五条、策一道; 汉人、南人,明经经疑二问、经义一道、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、策一道。中选者各给解据,行省移咨都省,送礼部。明朝为直省一级考试,每三年一次,中选者为举人,俟次年赴京师参加会试。乡试第一,称解元。因试期多在八月,又称秋闱。凡本省生员与监生、荫生、贡生等经科考等试合格者,均可应试。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为正科,遇庆典加科则称恩科。清朝沿置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废科举,遂罢。


科举考试方式之一。(1)唐宋时州府举行的解试亦称乡试。(2)明清时各省科试生员的制度。始于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自后每三年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的八月举行一次、五年两试,在省城进行考试,共考三场,以初九日为第一场,十二日为第二场,十五日为第三场。先一日入场, 后一日出场。其考试内容,明代试四书义和经义用时文(八股),二、三场兼用论、表、诏、判、策。清初沿用明制,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年)取消论、表与判,增五言八韵诗一首。五十二年(公元1786年)定首场四书文三篇,五言八韵诗一首;二场经文五篇,三场策问五道,问经史、时务、政治。此后遂为定制。典试者称为主考,分房者称为房考, 登第者称为举人, 亦称乙榜或乙科,以门生礼称主考为座主,房考为房师。取得举人资格后,即可参加次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遥辇乣详稳

    官名。见“遥辇乣详稳司”。

  • 宣庆使

    官名。①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封禅泰山后特置,位在宣政使之上,为内侍高级阶官。朝参位在东班前,称为班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六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内侍阶

  • 图画院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雍熙元年在翰林院置图画院,为宫廷中绘画官署;宋哲宗绍圣二年改称图画局,也简称画院;其官有待诏,祗候等。元代不设,明置,清废。见宋代高承《事物纪原·图画局》、明代曹昭《新增格古要论·院画》

  • 葆子

    秦朝一种特殊身分的人,见于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。其身分有两说:一说即汉朝的任子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除任子令”。颜师古注:“任,保也。”保与葆通,故葆子即任子。一说政府将前线官吏、将士之父母妻

  • 饭上人

    官名。亦称“尚膳”。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属员。顺治元年 (1644) 设,共三十五人,隶属于总领。分掌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酒席之事。雍正元年 (1723) 定授三等侍卫六人,蓝翎侍卫七人,称“饭上侍

  • 太子宾客

    官名。汉高祖欲易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,始有宾客之名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),始置为官称,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,正三品,掌侍从规谏、赞

  • 北平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明初户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及刑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均置,各一人,从五品,协郎中掌本司事。参见“北平清吏司”。

  • 右度辽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末期置。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五年》: “(曹)操还军官渡,阎柔遣使诣操,操以柔为乌桓校尉。鲜于辅身见操于官渡,操以辅为右度辽将军,还镇幽土(胡三省注: 今使鲜于辅还镇幽土,故以为右度辽将军

  • 商部尚书

    官名。清末商部长官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设。一人,从一品,特简。掌理本部事务,监督所属各官。三十二年,商部改农工商部,省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商部的长官。见“商部”。

  • 巡检

    官名。①负责地方治安之官。五代后唐始置。宋朝置于沿边寨及险要去处,以閤门祗候至诸司使、将军或内侍等充任。另或置同都巡检使,若供奉官以下充任,则不带“使”字。并置巡检都监、巡检使或同巡检使等,若三班使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