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曹郎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兵部头司长官兵部侍郎置,以异兵部次官侍郎之名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改为兵部郎中。
官名。隋初兵部头司的主官为兵部侍郎,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,又改兵部郎为兵曹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兵部郎中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兵部头司长官兵部侍郎置,以异兵部次官侍郎之名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改为兵部郎中。
官名。隋初兵部头司的主官为兵部侍郎,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,又改兵部郎为兵曹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兵部郎中,参见该条。
唐代由吏兵二部侍郎主持的铨试分为两组,其一组称为中铨,后改称西铨。见“三铨考试”。
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以局长一人为主官,掌铸印及颁发印信、收缴旧印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隋代设置,属于武类科目。大业五年(公元609年)诏举。参见“制科”。
官名,为三辅都尉的佐官,助都尉行施职权。详“三辅都尉”条 。
清代由巡抚直辖的绿营兵。见“绿营兵”。
清代选拔御史的考试,乾隆七年(公元1742年) 以古代鲠直之士如马周、阳城等皆以布衣为御史,诏大学士、九卿及督抚勿论资格,列名举奏。待诸臣奏到,下吏部定期考试。次年二月考选御史,试以时务策,乾隆帝亲取
官名,三国魏置,用来封少数民族君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》:“其官有魏率善、邑君、归义侯、中郎将、都尉、伯长。”
见“指挥使”。武官名。见“指挥”。
内官名。皇帝嫔妃。唐朝内官置为九嫔之六,正二品。宋朝为内命妇之一,位修容下、充仪上,正二品。金朝亦为九嫔之六,正二品。女官名。隋唐金皆置,为九嫔之一,正二品。修,也写作“脩”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内官
即“延庆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