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出使大臣

出使大臣

官名。全称“钦命出使大臣”。清末派驻外国的高级官员。光绪元年(1875)设。初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辖,二十七年,改归外务部。三十三年始定三等制: 头等,秩一品; 二等,秩二品; 三等,秩三品。其职掌为向所驻国递交国书; 管理出洋游历事务; 保护工商贸易; 遇有重大事件则受以交涉全权;管理辖下领事及所属使馆人员的任免、奖惩、经费等。


官名。清置。常驻外国使臣的派遣,始于光绪元年(公元1875年),此年七月二十八日派郭嵩焘为驻英公使,许钤身为副使。其后逐年增加驻使国家,至清末共达十五个国家,设十个使臣。出使大臣由总理衙门开单奏请简派。其职掌是:向所驻国递交国书,管理出洋游历事务;保护工商贸易;若遇有重大事件受以交涉全权;管理所辖领事及所属使馆人员的任免、奖惩、经费等事。出使大臣分三等:头等秩正一品,二等秩正二品,三等秩正三品。使馆属官有参赞,头等正三品;二等初制四品,后改从四品;三等初制五品,后改从五品。商务委员,正五品。通译官,头等正五品;二等从五品,三等从六品。书记官,一等从五品;二等从六品;三等七品。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外务部奏定变通出使章程规定: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日、美六国使馆设二等、三等参赞各一人,二等、三等通译官各一人,一等、二等书记官各一人,商务委员一人;奥、意、比、荷四国使馆设二等参赞一人,二等通译官一人,一等、二等书记官各一人;西班牙、葡萄牙、古巴、墨西哥、秘鲁等五国系由兼使办理,设立分馆,各设二等参赞一人代办使事,二等通译一人,二等书记一人。各使馆均设武随员一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部本房

    清代兵部内部机构。也称“汉本房”,掌缮写清、汉字题本及本部汉员的升补差委之事。设汉字堂主事满二人,汉军一人;缮本笔帖式十五人,堂书若干人。

  • 答应长随

    宦官职名。明置,长随掌召对宣官,赍送钦赐大臣的银粮、羊酒、瓜茄等,收接捧进全国文武官员、各藩府进到表笺礼物。其为首数员,有官帽叫答应牌,因称答应长随。

  • 东京司门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静帝大象元年 (579)置。东京地官府司门司长官,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职掌略同“司门下大夫”。官名。北周置,为东京六府官属,秩正四命。任此职者见《北史·序传》:李信则,“入

  • 委输官

    官名,汉朝在三辅置委输官,掌转运及积存货物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置平准于京师,都受天下委输。”

  • 宝章阁直学士

    见“宝章阁”。官名,宋理宗宝庆二年(公元1226年)置,掌佐学士保存好阁藏宁宗御制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》。

  • 礼制馆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十二月北洋政府设置,直属总统府政事堂,掌理修订民国礼制。设馆长一人,由国务卿兼任;副馆长二人,由左丞与右丞兼任;总编纂一人,主任编纂五人,分掌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五礼的

  • 监运谏议大夫

    官名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三国魏景初二年(公元238年)二月帝“遣都督沙丘部监运谏议大夫寇帅五千人,岁常修兹平河岨。”《历代职官表》按:“魏时漕事盖亦郡国自遣官输送,而朝廷遣大夫监之,此即后世巡漕御史之

  • 监津掾

    郡分职吏名。东汉置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引《汉官》,河南尹所属有监津掾,属于道桥掾、史一类。参见“道桥掾史”。

  • 给事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,掌理六经及诸文志,给事于皇帝左右,正三命。其下设给事中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
  • 郡西閤祭酒

    郡散吏名。晋置,为郡吏之长。《晋书·艺术·索紞传》,记紞为敦煌人,太守阴澹命为西閤祭酒,不就。参见“散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