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千牛备身

千牛备身

官名。北魏置,掌执千牛刀,宿卫侍从。北齐时属领左右府,六品。隋朝属左、右领左右府,员各十二人,正六品。东宫亦置,属左、右内率,员八人,正七品。隋炀帝时改左、右领左右府为左、右备身府,此亦改称“千牛左右”。唐太宗贞观 (627—649)中复置左、右领左右府,此职亦复,正六品。高宗龙朔(661—663)中改名左、右奉裕(一作奉御),咸亨(670—674)初复旧,武则天垂拱二年(686) 又改为奉裕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左、右员各十二人。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,花钿绣服,衣绿,执象笏,为贵胄起家之良选。宋朝初为荫补出身之一种,由兵部置籍掌管。


禁卫官名。掌侍卫。千牛,刀名。又名御刀。后汉有千牛备身,掌执御刀,因以名官。北齐有千牛备身,属左右将军。隋朝千牛备身掌执千牛刀侍卫左右,属左右领左右府将军。唐代左右千牛备身各十二人,掌执千牛刀宿卫侍从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·左右千牛卫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团总司令

    军事指挥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,以兵团为军队的一级编组,相当于集团军,下辖数个军或师,以兵团司令统率之。

  • 核实司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属户、工二部。掌核实营造材物、工匠价值等事。主官有管勾一人,从七品。

  • 国信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置,为临安府所属机构,掌往来国信事。

  • 中尚方丞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中尚方令副贰,四百石、九品。南朝梁、北齐置为中尚方署次官。隋朝因置,改名内尚方丞。唐朝复为中尚方丞,武则天垂拱元年 (685)除方字为中尚丞。参见“中尚方署”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中尚

  • 左右部架阁库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见“架阁库”。

  • 大都督

    官名。① 高级军事长官。三国吴、魏初于战争时临时设置,作为加官。《三国志·陆逊传》:“黄武元年(222),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,(孙)权命逊为大都督,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

  • 尚书都兵郎

    即“都兵郎”。

  • 武略骑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六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封昭信校尉,乾隆二十年(1755)改武信郎; 属八旗者正六品封承德郎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武信郎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,武阶正

  • 典郡书佐

    官名。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。司隶校尉有假佐二十五人,其中每部郡国从事下设一人,各主一部文书。由郡吏充补,满一岁更替。官名,汉置,每郡一人,各掌一郡文书。以郡吏补,岁满一更。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司隶校尉》:

  • 童子科

    选举制度。唐朝始设,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卷诵文十,全通者授官,通七者授出身。应试者由本贯申送礼部,同明经举人之例,考试讫奏闻。宋朝沿置,十五岁以下能通经赋诗者,州举送朝廷,先由国子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