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枢密院

南枢密院
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名义上为管理汉人的军事机构,实际为南面官最高衙署,所有南面军民政事、刑狱诉讼无所不统。《辽史·萧孝忠传》:“国制,以契丹、汉分北、南枢密治之。”辽设司分治汉人,始于太祖时之汉儿司,太宗灭后晋,仿后晋置枢密院,会同元年(938),以晋降臣李菘为枢密使,统领汉人之事,称汉人枢密院。世宗置北枢密院,汉人枢密院又称南枢密院,简称“南院”、“南衙”。二枢密院成为辽的政治中枢机构。兴宗重熙十二年(1043),北院枢密使萧孝忠曾上奏: “一国二枢密,风俗所以不同,若并为一,天下幸甚。”《辽史·萧孝忠传》。但此议并未实施,终辽之世,一直存在北、南二枢密院之制。任职南院者,契丹、汉人参用。但南枢密院地位比北枢密院要低。


官署名,辽朝置,掌文选、部族、丁赋之政,凡契丹人民皆属其管,因其牙帐居大内之南,故名南院。南院理民不主兵。其官有:南院枢密使、知南院枢密使事、南院枢密副使、知南院枢密副使事、同知南院枢密使事、签书南枢密院事、南院都承旨、南院副承旨等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南院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度支部统计处

    清末度支部的内部机构。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设置,其职掌为统计全国财政,按租赋、课税、关税等十八类,详列各表,纂辑全国财政统计年鉴。设领办一人为长官,主管本处一切事务;下设总办四人,鉴定各种表式,并协助办理

  • 膳工

    吏员名。宋置,属殿中省尚食局,员额二百人,掌烹制膳食之事。

  • 抚夷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间曹操置,三国吴亦置。是地位较低的杂号将军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三国吴也置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“抚夷将军高尚说牧曰……”

  • 左班都知

    宦官职名。宋内侍省与辽三班院均置,为左班宦官的领班。

  • 武臣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八班,与爪牙、龙骑、云麾将军代旧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将军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八班。陈沿置,改为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

  • 成均监

    官署名。即国子监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国子监。官署名。唐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国子监为成均监,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旧。

  • 亨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亨煮肉类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“亨人下士四人,府一人,史二人,胥五人,徒五十人”,“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,职外内饔之爨亨煮,辨膳羞之物。祭祀,共大羹、铏羹。

  • 仁勇副尉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(637)始置,为正九品下武散官。宋初因之,神宗元丰五年 (1082)改官制,除少数民族人依旧除授外,余皆罢。武散官名。唐宋置,唐制秩正九品下,宋制秩正九品。

  • 宦奄

    官名。战国秦置。宦官中的小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传食律》:“不更以下到谋人,粺米一斗,酱半升,采(菜)羹,刍槁各半石。宦奄如不更。”

  • 汴河堤岸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),导洛水入汴河,置导洛通汴司,设都大提举总领其事。三年,改汴河堤岸司,仍设都大提举。八年,令隶都水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