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县大夫

县大夫

官名。春秋置。掌一县政令的长官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 “赵孟问其县大夫,则其属也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晋顷公之十二年,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、羊舌氏,分其邑为十县,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。”


官名。县的产生始于春秋中叶以后,有的是由诸侯强大者灭弱小者以为县,如楚灭陈为县;有的是由于集乡聚邑以为县,如商鞅的变法,以小乡邑为县,《国语·鲁语》所载以三乡为县;有的是由于分私家之田以为县,如晋的六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,分祁氏之田为七县。春秋时县的长官的称号,楚国多称县公、县尹;鲁国多称宰;晋国多称大夫,如赵衰为原大夫,狐溱为温大夫。其时县的长官直属于国君,只有守土之责而无专擅土地之权,与分封制下的大夫,其性质已经不同,春秋时县与郡为平行的行政机构,郡多设于边地,辖境较县为大,故至战国时遂以郡统县,县成为郡的下级行政单位,其时县的长官为县令,惟楚国仍称尹。参见“县令”,

猜你喜欢

  • 财政部会计司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始置,属财政部。北洋政府沿设,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规定,其职掌为:一、总预算、决算;二、特别会计的预算、决算;三、主计簿的登记和各计算书的检查;四、编制岁入、支出

  • 禁杀戮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禁杀戮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太史曹

    官署名。隋朝秘书省所领官署,置令、丞各二员,司历二员、监候四员,另有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博士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太史局。参见“太史局”。

  • 太史

    亦作“大史”。相传殷朝为六大之一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建天官,先六大,曰大宰、大宗、大史、大祝、大士、大卜,典司六典。”郑玄注:“此盖殷时制也。”《周礼》列为春官宗伯属官,下大夫。西周、春秋、战

  • 行头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吴国军制百人为行,行的长官称行头。《国语·吴语》: “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、百行,行头皆官师。”

  • 左正谏大夫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门下省。见“正谏大夫”。

  • 左右监门郎将

    武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为左右监门府的主官,见“左右监门府”。

  • 居室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少府,主居室狱,有丞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更名保宫令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为少府属官,主居室,掌拘禁犯人。有丞。参看“居室”条。

  • 丞相长史

    官名。西汉文帝始置,员二人,或增为三人,秩千石。丞相府幕僚之长,协助丞相署理相府诸曹,监领府事,并可出席朝议,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,奉诏干预地方事务等。哀帝至东汉改名大司徒长史、司徒长史。三国两晋南北朝

  • 九成宫总监监

    官名。九成宫总监长官,亦称“九成宫总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