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宗伯卿

大宗伯卿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长官,员一人,多省称为大宗伯,掌礼、乐、祭祀、天文历法、卜祝以及纶诰、著作等方面的事务。正七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春官府”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,设大宗伯卿,为春官府的长官。《周礼》大宗伯的职务,掌理建立王邦祭祀天神、人鬼、地祗等的礼制,辅佐王平治安定天下,以吉礼祭享邦国的天神、人鬼、地祗,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的忧患,以宾礼使邦国互相亲和,以军礼的威严统一邦国的制度,使他们不敢僭越。以九等任官的仪制,统一规定邦国的爵位。凡有天神、人鬼、地祗的重大祭祀,率领有职事的人员卜问祭日、再戒、洗涤祭品,检视鬯酒用的圭瓒,审阅祭祀用的牺牲与烹煮牲体用的镬器,奉持玉簋,诏告太祝祭祀的名号以为祝辞,预习王亲行的大礼,正式行礼之时在旁教王行礼。王若因故不能亲行祭祀,则代表王主祭。北周大宗伯员额一人,正七命。任此职者,见《周书·孝闵帝纪》:“元年(公元557年)春正月辛丑,以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、大宗伯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翊卫府郎将

    官名。唐置,掌侍卫,正五品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十六卫》。

  • 主骑都尉

    官名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西汉末,天水郡有骑都尉,治豲道县;安定郡有主骑都尉,治参县;似均为边郡主骑兵之都尉,而有固定治所者。

  • 都军头

    宋朝军职名。属御前忠佐军头司。有马步军都军头、副都军头,马军都军头、副都军头,步军都军头、副都军头等名目。参见“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”。

  • 宗正寺主簿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年(511)始置,为七班。陈因之,北齐同。隋朝置二人。唐初沿置,员一人,玄宗开元二十五年(737)增置一人,从七品上,负责掌印及勾检稽失。北宋前期,置一人,以京朝官充任。神宗元丰

  • 看护长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少尉。副职称副看护长,军衔为准尉。

  • 外察

    明朝外官考核制度。初无定制。洪武六年(1373)命御史及按察司察举有司官有无过犯,奏报黜陟,为考察之始。弘治(1488—1505)时始定,外官三年一朝觐,定以辰、戌、丑、未之岁,同时进行考核,以定升黜

  • 四贵

    唐朝枢密使与两军中尉合称,昭宗天祐元年(904) 废。

  • 法律顾问

    官名。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设置,由临时大总统聘请,以承应临时大总统在法律方面的咨询。

  • 云韶大夫

    官名。金、元教坊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一阶,秩从四品上。元十五阶第一阶,从三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,旧用武散官,大定二十九年(公元1189年),以为不称,乃创定二十五阶。从四品下,称云韶大夫,

  • 五官郎

    官名。五官中郎、五官侍郎、五官郎中统称,隶光禄勋所属五官中郎将,主更值执戟,宿卫宫殿门户,出充车骑。凡指五官中郎将所属的郎官。如五官中郎、五官侍郎、五官郎中等,其俸分别为比六百石、比四百石,比三百石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