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宾客

太子宾客

官名。汉高祖欲易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,始有宾客之名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),始置为官称,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,正三品,掌侍从规谏、赞相礼仪,位望颇尊。唐中叶后,多用为罢退大臣加衔,并不实任其职。北宋前期,通常用为三品寄禄官。太宗至道元年(995)立太子,特旨置二员领本职,以他官兼任。真宗天禧四年(1020),又特置,命执政大臣兼任。南宋初不置,后或置或省。辽朝掌太子宾客院事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复命朝臣兼领,正三品,掌侍从、赞相、规谏太子,后渐为虚衔。十五年后更定左、右春坊官制,遂废。


官名。为太子官属,掌侍从规谏调护等。汉高帝时曾以四人为太子宾客,因上慢侮,四人逃往商山,称商山四皓;至高帝要废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使太子迎至,侍从太子,由是不废,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,使通宾客。晋惠帝选太保卫瓘息庭、司空陇西王泰息略、太子太傅杨济息毖、太子少师裴楷息宪、太子少傅华廙息恒五人与太子来往,称为东宫宾客。到唐朝,才正式定为官员,掌调护侍从规谏,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。宋、元、明沿置,多以他官兼任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宾客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十二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太子宾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东宫官·太子宾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太子太师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监军翊军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三国蜀置,掌征伐或驻守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霍峻传》:“时永昌郡夷獠特险不宾,数为寇害,乃以弋领永昌太守,率偏军讨之,遂斩其豪帅……迁监军翊军将军,领建宁太守。”

  • 兵部当月处

    清代兵部内部机构。掌收在京各衙门文书,以分司办理;京内各衙门给各省的文书,由当月处登记,发交提塘官分递;本部题本,由当月处送达内阁,内阁传抄之事,派满、汉司员分别抄写;并掌管兵部印信及城门启闭等事。

  • 假皇帝

    即代行皇帝职权。王莽称帝前夕祭群神和朝见太后时称“假皇帝”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居摄元年……太后诏莽朝见。称假皇帝。奏言太皇太后,孝平太后,皆称假皇帝。”

  • 翖侯

    爵名,也写作“翕侯”。汉和西城康居、乌孙皆置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前将军翕侯赵信兵不利,降匈奴。赵信者,故胡小王,降汉,汉封为翕侯……单于既得翕侯,以为自次王,用其姊妻之。”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大月

  • 林衡署典署、署丞

    官名。明置,为蕃育署正副主官。见“林衡署”。

  • 法曹行参军

    官名。法曹长官。南朝齐公府、将军府置,梁、陈沿置。梁三班至流外五班。陈八品至九品,又为尚书令、仆射子起家官之一。北魏、北齐公府、将军府、诸州府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七品上至九品,北齐

  • 太淑人

    命妇名号。明、清置。以封正、从三品官员之母、祖母。

  • 兵曹从事

    官名,即兵曹从事史。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部属吏。司隶校尉下属有从事史十二人。其有军事,则置兵曹从事,主兵事,秩百石。州刺史 (州牧) 所属职秩同。均由所部长官自行辟除。隋朝为雍州属官,视从八品。开皇十二年

  • 总统府编审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,员额十四人,承秘书长之命,办理呈府备案各项规程章则及各机关工作报告的审核编辑等事项。

  • 土经历

    官名。明清土官名号之一。文职。湖广省设有,设于府或土府内。正八品。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,受地方长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吏部。详“土官”。文职土官名。清制于云南省开化府置一人,后改置为八品土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