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文学掾

太子文学掾

官名。三国魏太子属官。荀闳曾任此职。亦称太子文学。


官名,也称太子文学,为太子的文学侍从官。三国魏置,荀闳曾任此官。参看“太子文学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国诸署长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秩第九品,掌诸署事务。

  • 和会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和会司长官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掌司事。正五品,奏补。

  • ① 举荐。汉朝用为选官主要途径。后世因之。有察举、荐举、奏举等名目。② 宋朝科举制度,举人参加乡试或省试一次,作为一举。一举约三年。凡举人应试,均需登记举数。乡试达到一定举数,可免一解或永免文解,直赴

  • 督事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中央机构低级办事官员,各局皆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七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当时还没有散臣督事。

  • 小耤臣

    官名。又称“耤臣”。殷商置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五六○三片: “己亥卜,贞。令吴小耤臣。”官名。商代设此官,掌农事。实为农业奴隶的总管。

  • 提刑司

    官署名。宋朝提点刑狱司简称,或称宪司、宪台。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,始于诸路转运司置提点刑狱官,后设专司。掌本路郡县之庶狱,核其情实而覆以法,督治奸盗,申理冤滥,并岁察所部官吏,保任廉能,劾奏冒法。

  • 山东道

    官署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。设监察御史十人。南京都察院亦置,设监察御史二人。在本道外协管宗人府,兵部,大通关,在京羽林右等三卫,及中都留守司,辽东都司,凤阳等各卫,洪塘

  • 丹杨尹

    官名。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(318)改丹杨内史置。为京城所在郡府长官。掌京城行政诸务并诏狱,一度掌少府职事,地位颇重要。亦称“京尹”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言其“辇毂喉舌,宜得文武兼能”。秩中二千石。南朝沿置

  • 右司直郎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于右春坊置。二人,从六品。与左司直郎及左、右清纪郎共掌太子东宫弹劾、纠举之事。不常设。

  • 典铁库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见“朝上典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