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府

太府

① 管理财货库藏之官。亦作 “大府”。《周礼》列为天官太宰属官,下大夫,辅助太宰管理贡赋的收藏和支出。西魏、北周为天官府“太府中大夫”的省称。北魏置为九卿之一,以代少府,多称太府卿。南朝梁则并置太府、少府二卿,北齐置太府寺,历朝因之,或名太府监。详见各条。②都督府的别称。为十六国前凉、西凉、南凉等的最高政权机构,设长史、司马、主簿、参军等官属。③ 州郡官署别称。《晋书·桓玄传》: “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。”时王腾之为南郡太守。


官名,也写作“大府’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府:“大府掌九贡、九赋、九功之贰,以受其货贿之入,颁其货于受藏之府,颁其贿于受用之府……岁终,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。”周代太府掌府藏会计。秦汉两代太府并入司农少府。梁天监七年,设太府卿,位视宗正,掌金帛特帑及关津市肆;陈因之。北魏太和中,改少府为太府卿,兼有少卿,掌财物库藏。北齐称太府寺卿、少卿,又兼管造器物。北周有太府中大夫,掌贡赋货贿以供国用,属大冢宰。隋初与北齐同,所掌左右藏及尚方、司染、甄官等署,炀帝置少卿二人,又分太府寺置少府监,管尚方、织染等署,西太府只管京都市及平准左右藏。唐代多次易名,设卿和少卿,掌两京诸市平准,左右藏、常平等九署,各署皆有令丞。辽、金、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,明清不设此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太府卿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八·太府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典客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魏有典客监,秩从五品;太和十五年(公元491年)置主客令。北齐鸿胪寺所属有典客署,置令及丞,所属有京邑萨甫、诸州萨甫。隋沿置,所属有掌客。炀帝曾改称典蕃署,旋复旧。唐制鸿胪寺典客署置令一人,从

  • 掌察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掌朝F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设掌察中士、掌察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左豺韬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左威卫大将军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左威卫大将军。

  • 检正诸房公事

    见“检正官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检正官”。

  • 卫尉寺卿

    即“卫尉卿”。官名。秦汉有卫尉,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卫尉卿,北齐称卫尉寺卿,为卫尉寺的长官,隋唐至宋沿置。参见“卫尉寺”。

  • 书写待诏

    官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翰林院书艺局置,掌抄写三元八节奏献祖宗神御表词及大礼毕奏谢诸宫观寺院表词、道场醮仪玉简,及抄写国书等事。

  • 油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色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油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都虞候

    官名。①唐朝中后期诸节度使置,掌整肃军纪,《全唐文》卷四一三常衮《授张自勉开府仪同三司制》: 都虞候“职在刺奸,威属整旅,齐军令之进退,明师律之否藏”。其职颇重,有继任藩帅者。元帅、都统出征,置中军都

  • 美凌厄真

    即“梅勒额真”。

  • 主书司马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属丞相府。见《晋书·武十三王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