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委质为臣

委质为臣

西周春秋时期士的入仕途径之一。在当时宗法、分封制度下,自公侯至于卿大夫,其身份、官守,都是父子世袭。作为支庶、余子的士人阶层,若欲出仕,其途径之一是向公室或卿大夫“委质”,即送上见面礼,表示愿意做他们的臣子,如蒙录用,即成为公室或私家之臣。质就是“贽”,西周春秋时期实行“贽见礼”,宾客初次会见主人,或者为了要事相见,都必须执“贽”进见。据《仪礼·士相记礼》记载,士的“贽”,冬天用雉(鸡),夏天用腒(乾鸡)。士一旦失去职位,便需“载质”出行,以便寻求新君再度委质为臣。春秋末期,支子、余子身份的士,可以因其“贤”与“能”得被选用为县夫夫,私家之臣可以与其君共同出任公室的官,仕途已较西周时为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市易抵当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中置,掌市易抵当钱物之事,隶太府寺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令开封府界不及万户县镇系商贩要会处并置,委监当官兼领。

  • 内职大臣

    指在宫禁中掌权的大臣,如尚书令、中书监令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恕传》:“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,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也。”

  • 宋兵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(422)进攻南朝宋时置。周几自宁朔将军进此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改定官制后未见。

  • 廛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征收市场税收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廛人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敛市絘布、总布、质布、罚布、廛布而入于泉府。凡屠者,敛其皮角筋

  • 宁夏镇守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见“宁夏护军使”。

  • 宛平县知县

    官名。宛平县是明清二京县之一,以知县为主官,掌一县之政,员额一人,秩正六品。清制县署设于京师地安门外迤西积庆坊,所属有丞一人,秩正七品,设署于县治大门内,后移驻门头沟,有攒典一人佐之:典史一人,掌监狱

  • 官名。西周置。侍臣。《訇簋铭》:“今余命汝嫡官司邑人,先虎臣后庸。”《逆钟铭》:“仆,庸、臣妾、小子,室家母有不闻知。”

  • 看守所所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大理院、京师高等审判厅、京师地方审判厅所属机构看守所之长官。负责看押未决人犯,及处理所内一切事务。属大理院者从五品,奏补; 属京师两审判厅者分别为正六品、从六品,奏补。

  • 右千牛卫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唐朝十六卫之一,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右奉宸卫置,设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、中郎将二员,与左千牛卫统率亲近禁军,共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,不领府兵; 受朝之日,侍列于御坐左、右,职

  • 右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初年曾置,旋罢。三国蜀后主景耀(258—263)中置,位次大将军。十六国前秦亦于大将军外分置左、右大将军。皆为统兵武职。将军名号,东汉光武帝置。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李忠传》:“忠遂与任